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研究
| 1 引言 | 第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 ·通识教育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12页 |
| ·“通识教育”的概念 | 第8-10页 |
|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 | 第10-11页 |
|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 第11-12页 |
| 2 日本大学教改历程与通识教育 | 第12-20页 |
| ·前通识教育时期:二战前大学教育及其改革 | 第13-15页 |
| ·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 第13-14页 |
| ·战前日本大学模式与预科教育 | 第14-15页 |
| ·通识教育探索期:二战后大学教育及其改革 | 第15-17页 |
| ·《教育基本法》的颁布 | 第15-16页 |
| ·“一般教育”的引进 | 第16-17页 |
| ·通识教育发展期:1980年代以来的高教改革 | 第17-20页 |
| ·目标改革 | 第17-18页 |
| ·课程改革 | 第18-19页 |
| ·制度改革 | 第19-20页 |
| 3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考察 | 第20-34页 |
| ·新时期日本追求的“通识”目标 | 第20-21页 |
|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21-23页 |
|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模式 | 第21-23页 |
|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 | 第23页 |
|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评价制度 | 第23-26页 |
| ·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产生 | 第23-24页 |
| ·日本大学的评价机构 | 第24-25页 |
| ·关于通识教育运行主体的评价 | 第25-26页 |
| ·关于学生通识教育成绩的评价——GPA评价制度 | 第26-28页 |
| ·GPA的算法 | 第26页 |
| ·GPA的特点 | 第26-28页 |
|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案例解析 | 第28-34页 |
| ·东京大学 | 第28-31页 |
| ·京都大学 | 第31-34页 |
| 4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与问题 | 第34-42页 |
| ·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 | 第34-35页 |
| ·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 第35-38页 |
| ·“核心课程”理论依据 | 第36页 |
| ·“核心课程”结构框架 | 第36-38页 |
| ·通识教育的管理体制 | 第38-40页 |
| ·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 | 第40-41页 |
| ·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 | 第41-42页 |
| 5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启示 | 第42-47页 |
| ·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理念 | 第43-44页 |
| ·精心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第44-46页 |
| ·建立通识教育组织机构 | 第46-47页 |
|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 第47页 |
| 6 结语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