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陕北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 绪论第1-27页
   ·研究区域和范围第13-15页
   ·研究现状第15-19页
     ·水土保持方面研究的现状第15-17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研究的思路第20-21页
   ·研究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线路第21-27页
二 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区域概况第27-45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7-31页
     ·地质与地貌第27-29页
     ·气候第29页
     ·土壤第29-30页
     ·植被第30页
     ·水系和径流第30-31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1-33页
   ·水土流失治理现状第33-39页
     ·水土保持工作成就第33-36页
     ·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的新动向第39-45页
     ·城市化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在加剧第39-41页
     ·道路和废弃的窑洞成了农村水土流动向第41-43页
     ·工矿企业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43-45页
三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土保持的耦合关系第45-57页
   ·传统观念中经济发展和水土流失的关系第45-48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业耕作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第46-47页
     ·工业发展直接导致了环境的破坏第47-48页
     ·城市规模扩大,硬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第48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第48-51页
     ·资源开采是工业经济的支柱第49-50页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50页
     ·工业对地方财政有强烈的带动作用第50-51页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保持的耦合关系第51-55页
     ·经济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第51-54页
     ·环境的改善又促进了资源的开发第54页
     ·水土保持与经济的关系第54-55页
   ·经济发展带动水土流失治理的实例第55-57页
     ·二墩煤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情况简介第55页
     ·榆林市六墩煤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简介第55-56页
     ·志丹县石油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生态建设第56-57页
四 陕北多沙粗沙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力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思路第57-81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地理学评价体系第57-67页
     ·评价的重要性第57页
     ·评价标准的选择第57页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第57-58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8-63页
     ·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第63-64页
     ·评价指标分级与作用分值第64-66页
     ·数学计算模式第66页
     ·潜力等级的划分第66-67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的区域优势和劣势分析第67-70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的区域优势第67-69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劣势第69-70页
   ·多沙粗沙区分区经济发展潜力积分和评价第70-74页
     ·关于陕北多沙粗沙区两座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劣势评价第70-72页
     ·各县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参考打分表第72页
     ·评价第72-74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第74-76页
   ·水士流失治理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思路第76-81页
     ·继续坚持发展经济与水土保持措施并重第77页
     ·要处理好八大关系第77-78页
     ·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第78-80页
     ·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第80页
     ·多形式、多渠道,多目标、组织和实施水土保持目标第80-81页
五 根治水土流失应处理好八大关系第81-90页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第81-82页
   ·国家、地方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第82-83页
   ·粮食自给与退耕还林还草的关系第83-84页
   ·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第84-85页
   ·沟道治理和边坡治理的关系第85-86页
   ·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的关系第86-87页
   ·工业、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改善的关系第87-89页
   ·保护、创新和开发的关系第89-90页
六 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加速工业化进程第90-101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第90-92页
     ·以能源矿山工开采工业起步第90页
     ·以集团化打造工业主体第90-91页
     ·确立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近期目标第91页
     ·以安排就业、扩大就业为目的,减轻农村人口压力第91-92页
   ·工业发展的潜力第92-93页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第92-93页
     ·工业已有相当的基础第93页
     ·有良好的发展机遇第93页
   ·加快发展地方工业的三大战略第93-97页
     ·资源战略第94-95页
     ·劳动力价格战略第95页
     ·人才战略第95-97页
   ·六条措施第97-101页
     ·要彻底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信念第97页
     ·要以发展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集中精力改善投资环境第97-98页
     ·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以项目带动一批县区脱贫第98-99页
     ·坚持扩大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第99页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第99页
     ·以集团化发展地方工业、兴建工业圆第99-101页
七 发展立体边坡式滴灌农业,优化种植业结构第101-114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农业生产的潜在优势第101-102页
   ·以淤地坝、立体边坡式农田建设为主确保人均良田3亩第102-105页
     ·继续搞好淤地坝建设第103页
     ·搞好立体边坡式农田建设第103-104页
     ·修梯田和淤地坝比较第104-105页
   ·粮食作物区内种植收益的差异第105-106页
   ·优化农产品结构第106-110页
     ·调查方法及线路选择第106-110页
     ·调查在结果分析第110页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模式设定第110页
   ·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第110-114页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第110-111页
     ·增加农田投入水平,提高农田养分利用效率第111页
     ·加快现代化农业集约增长方式,实现粮食产业化生产第111页
     ·大力兴办庭院经济第111页
     ·科学设计排水系统实现城镇水循环使用第111-112页
     ·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第112页
     ·大力推广凝水技术第112页
     ·推广以保护性耕作、沟播等为主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第112-114页
八 合理调整人口密度,减少农村人口压力第114-126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人口分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第114-117页
   ·农村聚落特点和人口移动方向第117-120页
   ·调整人口过剩的必要性和思路第120-123页
     ·农村人口调整必要性第120-122页
     ·人口调整思路的可行性第122-123页
   ·人口调整措施第123-125页
     ·加速城镇化过程,发展小城镇第123-124页
     ·实行工矿企业定向招工第124页
     ·实施生态性移民第124-125页
     ·大办劳务输出第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九 大力发展陕北黄土生态旅游第126-144页
   ·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发展生态旅游意义第126-128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第128-135页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第128-132页
     ·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第132-135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的中心思想第135-137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第135-136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中心思想第136-137页
   ·生态旅游食住行游娱购解决方案第137-141页
   ·生态旅游分区第141-144页
十 改善牧草结构,发展畜牧业,以草促牧第144-156页
   ·草原分布情况和草本植物生长利用现状第144-146页
     ·草原及主要草本植物第144-145页
     ·现有草畜产业结构现状第145页
     ·目前陕北多沙区草产业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第145-146页
   ·大力发展草产业第146-151页
     ·发展草产业的意义第147-148页
     ·发展草产业的主要措施第148-151页
   ·高质量适度发展草食性畜牧业第151-153页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第152页
     ·制定科学的轮牧制度第152-153页
     ·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第153页
   ·陕北多沙粗沙区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模式第153-156页
十一 生态示范县、乡、村建设模式的选定第156-168页
   ·生态村第156-161页
     ·生态村的概念第156-158页
     ·生态村的类型第158-159页
     ·多沙粗沙区分区生产村的经济增长点第159页
     ·生态示范村人民生活解决方案第159-160页
     ·生态农户的空间分布第160页
     ·生态农户建设的投资方案第160-161页
   ·庭园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第161-162页
     ·庭园种植型第161页
     ·庭园养殖型第161-162页
     ·庭园加工型第162页
     ·庭园综合型第162页
   ·庭园生态农业建设实例第162-164页
     ·西北模式的原理第162-163页
     ·西北模式的单元功能第163-164页
   ·生态镇第164-165页
     ·生态镇的功能和作用第164-165页
     ·生态镇类型第165页
     ·生态示范镇人民生活解决方案第165页
   ·生态城市第165-168页
     ·在城市规划中设计3套水处理系统第166页
     ·建立环城防护林带第166-167页
     ·兴建城市不同的功能区第167页
     ·生态示范城市人民生活解决方案第167-168页
十二 总结第168-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外抑制哮喘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生成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燃料乙醇生产工艺DCS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