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科学技术与主体性 | 第11-13页 |
二. 论文研究设计 | 第13-16页 |
第一章 虚拟实在中主体性的技术依托 | 第16-26页 |
一、 从虚拟技术到虚拟实在 | 第16-18页 |
二、 世界的信息化展现 | 第18-22页 |
三、 作为座架的虚拟实在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虚拟实在中主体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 第26-36页 |
一、 感知觉结构与模拟病态 | 第26-29页 |
二、 虚拟主体的身份与自我意识 | 第29-33页 |
三、 主体性的“虚拟技术异化” | 第33-36页 |
第三章 虚拟实在中主体的外显属性 | 第36-44页 |
一、 人机互动界面对主体功能的延伸 | 第36-38页 |
二、 赛博空间对主体认知能力的发展 | 第38-41页 |
三、 虚拟实在对实践主体性的发展 | 第41-44页 |
第四章 虚拟实在中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 第44-58页 |
一、 主体间性与交互主体性 | 第44-49页 |
二、 虚拟实在中的主体自由 | 第49-53页 |
三、 虚拟社会的分权与赋权 | 第53-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注释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