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前言 | 第5-7页 |
| 第一部分 特色论--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宇宙 | 第7-26页 |
| 一、 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发展 | 第7-11页 |
| 二、 人物心理变化成为内在的情节主线 | 第11-13页 |
| 三、 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 第13-19页 |
| 1 、 心理世界的不稳定性和偶然性 | 第14-16页 |
| 2 、 心理层次的丰富性 | 第16-19页 |
| 四、 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的心理分析技巧 | 第19-23页 |
| 1 、 自言自语式的内心独白 | 第19-21页 |
| 2 、 注重展示心理活动的结果 | 第21-22页 |
| 3 、 强调人物的官能感觉 | 第22-23页 |
| 小结: 人物个性的立体性 | 第23-26页 |
| 第二部分 成因论--“小说的最大益处是扩大了我们的同情心” | 第26-31页 |
| 第三部分 内涵论--“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宗教” | 第31-40页 |
| 一、 理解性的同情和爱对道德的疗救作用 | 第32-34页 |
| 二、 个人义务重于个人权利 | 第34-35页 |
| 三、 女性的美德是奉献和自我克制 | 第35-38页 |
| 四、 以良心作为道德评判的核心标准 | 第38-40页 |
| 第四部分 总结篇--理性的心理分析和现代心理小说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