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隐私权的保障与冲突
引言 | 第1-9页 |
一、关于隐私权 | 第9-13页 |
(一) 传统隐私权理论 | 第9-11页 |
1、《宪法》的规定 | 第10页 |
2、民事法律的规定 | 第10页 |
3、行政法规的规定 | 第10-11页 |
(二) 网络环境下信息隐私权的特点 | 第11-13页 |
二、网络环境下数据保护与信息利用的冲突与平衡 | 第13-20页 |
(一) 网络信息隐私权政策现状 | 第13-15页 |
(二) 侵犯网络信息隐私权的行为 | 第15-20页 |
1、个人数据的收集。具体表现为这样一些形式 | 第16-17页 |
2、个人数据的利用 | 第17-18页 |
3、个人数据的交易 | 第18-20页 |
三、网络信息隐私权的内容及保护 | 第20-29页 |
(一) 网络信息隐私权之保护原则 | 第20-21页 |
(二) 用户网络信息隐私权的内容 | 第21-23页 |
(三) ISP在网络信息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 | 第23-26页 |
(四) 网络信息隐私权保护制度中的政府查询权 | 第26-29页 |
四、关于网络信息隐私权的其他几个问题 | 第29-35页 |
(一) 网络信息隐私权的技术保护措施 | 第29-31页 |
(二) 未成年人信息隐私权保护 | 第31-32页 |
(三) 言论自由、匿名权与网络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 第32-35页 |
1、网络言论自由与信息隐私权保护 | 第32-33页 |
2、网上匿名权与信息隐私权保护 | 第33-35页 |
五、网络信息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模式与我国的对策 | 第35-48页 |
(一) 各国与保护网络信息隐私权有关的立法 | 第35-38页 |
1、美国 | 第35-37页 |
2、欧盟 | 第37页 |
3、英国 | 第37-38页 |
4、德国、法国 | 第38页 |
5、台湾、香港、澳门 | 第38页 |
(二) 国际上对网络信息隐私的保护模式 | 第38-42页 |
1、行业自律模式 | 第39-40页 |
2、立法规则模式 | 第40-41页 |
3、两种模式的冲突与协调 | 第41-42页 |
(三) 我国网络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 第4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0-51页 |
声明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