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GIS概述 | 第10-11页 |
1.3.2 GIS的基本功能 | 第11-12页 |
1.3.3 GIS的优越性 | 第12-13页 |
1.3.4 GIS在油田地面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页 |
1.4 T程最优化问题概述及集输管网布局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模型及分类 | 第13-14页 |
1.4.2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 | 第14页 |
1.4.3集输管网布局优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 | 第15-17页 |
2 油田地面系统数据建模和数据组织 | 第17-30页 |
2.1 油田地面系统数据特点 | 第17页 |
2.2 数据建模及其实现过程 | 第17-18页 |
2.3 GIS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18-20页 |
2.3.1 GIS数据模型的两种类型 | 第19页 |
2.3.2 两种模型的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2.3.3 油田地面系统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20页 |
2.4 油田地面系统数据模型的建立 | 第20-25页 |
2.4.1 油田地面系统主要组成要素分类 | 第20-22页 |
2.4.2 油田地面系统信息结构模型 | 第22-23页 |
2.4.3 油田地面系统数据模型 | 第23-25页 |
2.5 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组织 | 第25-28页 |
2.5.1 图层划分 | 第26页 |
2.5.2 数据库的建立 | 第26-28页 |
2.6 小结 | 第28-30页 |
3 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实现 | 第30-36页 |
3.1 AutoCAD Map对象模型简介 | 第30-31页 |
3.2 系统运行环境的建立 | 第31-32页 |
3.2.1 系统运行参数初始化 | 第31页 |
3.2.2 系统运行界面设置 | 第31-32页 |
3.3 系统视图的生成 | 第32-34页 |
3.3.1 系统实体图形的生成 | 第32-34页 |
3.3.2 图形扩展数据的添加 | 第34页 |
3.4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6页 |
4 最佳检修路径问题研究 | 第36-42页 |
4.1 图论的基本知识 | 第36-39页 |
4.1.1 图的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4.1.2 无向网络与有向网络 | 第37页 |
4.1.3 通路与回路及图的连通性 | 第37页 |
4.1.4 树与最小生成树 | 第37页 |
4.1.5 加权图 | 第37-38页 |
4.1.6 图的矩阵表示 | 第38-39页 |
4.2 最佳检修路径的基木算法 | 第39-40页 |
4.2.1 基于贪心策略的Dijkstra算法 | 第39-40页 |
4.2.2 R.W.Floyd算法 | 第40页 |
4.3 管网最佳检修路径的算法实现 | 第40-41页 |
4.4 小结 | 第41-42页 |
5 管网系统运行的模拟控制 | 第42-46页 |
5.1 油田地面系统集输管网控制现状 | 第42页 |
5.2 集输管网的拓扑结构 | 第42页 |
5.3 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5.3.1 阀启停控制 | 第43-44页 |
5.3.2 管道泄露影响范围分析 | 第44页 |
5.3.3 确定管道泄露处理方案 | 第44-45页 |
5.4 小结 | 第45-46页 |
6 井站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 第46-57页 |
6.1 井组划分 | 第46-51页 |
6.1.1 目标函数 | 第46-48页 |
6.1.2 基本约束条件 | 第48页 |
6.1.3 数学模型 | 第48页 |
6.1.4 模型求解 | 第48-51页 |
6.2 站址优化 | 第51-56页 |
6.2.1 站址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51页 |
6.2.2 模型求解 | 第51-56页 |
6.3 小结 | 第56-57页 |
7 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 第57-87页 |
7.1 需求分析 | 第57-58页 |
7.1.1 功能需求 | 第57页 |
7.1.2 对性能的要求 | 第57-58页 |
7.1.3 故障处理要求 | 第58页 |
7.1.4 可扩充性 | 第58页 |
7.1.5 数据处理的统一性 | 第58页 |
7.1.6 互操作性 | 第58页 |
7.2 油田地面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58-61页 |
7.2.1 油田地面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59页 |
7.2.2 油田地面信息系统各层次详细设计 | 第59-60页 |
7.2.3 油田地面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优点 | 第60页 |
7.2.4 系统数据流程图 | 第60-61页 |
7.2.5 系统流程图 | 第61页 |
7.3 系统概要设计 | 第61-65页 |
7.3.1 数据编辑与维护 | 第62-63页 |
7.3.2 视图构建 | 第63页 |
7.3.3 视图浏览 | 第63页 |
7.3.4 视图编辑 | 第63-64页 |
7.3.5 综合应用 | 第64页 |
7.3.6 查询工具 | 第64-65页 |
7.3.7 软件运作流程图 | 第65页 |
7.4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65-69页 |
7.5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第69-81页 |
7.5.1 视图环境设置模块设计 | 第70-71页 |
7.5.2 视图的绘制模块设计 | 第71-74页 |
7.5.3 视图浏览模块设计 | 第74-75页 |
7.5.4 视图编辑模块设计 | 第75-78页 |
7.5.5 视图综合应用模块设计 | 第78-79页 |
7.5.6 管网布局优化模块设计 | 第79-80页 |
7.5.7 管网模拟控制模块设计 | 第80页 |
7.5.8 最佳检修路径分析模块设计 | 第80-81页 |
7.6 软件简介 | 第81-86页 |
7.6.1 开发环境及用户特点 | 第81页 |
7.6.2 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及运行界面 | 第81-86页 |
7.7 小结 | 第86-87页 |
8 实例分析 | 第87-95页 |
8.1 管网控制模拟实例分析 | 第87-88页 |
8.1.1 阀启停控制 | 第87页 |
8.1.2 管道泄露影响范围及可行处理方案的确定 | 第87-88页 |
8.2 布局优化实例分析 | 第88-93页 |
8.2.1 布局优化的基础数据 | 第88-90页 |
8.2.2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第90-93页 |
8.2.3 考虑障碍物的实际分析结果 | 第93页 |
8.3 检索及查找埋地管线 | 第93-94页 |
8.4 小结 | 第94-95页 |
9 结论及建议 | 第95-97页 |
9.1 结论 | 第95页 |
9.2 建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