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研究

摘要  第1-5页
ABSTRACT(英文摘要) 第5-7页
目录 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SO2污染严重第10-12页
 1.2 我国SO2及酸雨污染现状第12-13页
 1.3 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第13-15页
 1.4 课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1 课题背景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7页
 2.1 SO2的吸收第17-30页
  2.1.1 格栅填料塔(GridPackedTower)第19-21页
  2.1.2 鼓泡塔(BubblingTower)第21-22页
  2.1.3 喷淋塔(SprayTower)第22-24页
  2.1.4 液柱塔(SlurryJetTower)第24-30页
 2.2 S(IV)的氧化第30-34页
  2.2.1 亚硫酸氢根的非均相氧化第30-33页
  2.2.2 O2的吸收第33-34页
 2.3 脱硫产物的结晶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性能研究第37-72页
 3.1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性能试验装置第38-45页
  3.1.1 工艺原理第39-40页
  3.1.2 系统组成第40-43页
  3.1.3 示范工程工艺参数第43-45页
 3.2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性能试验结果及讨论第45-71页
  3.2.1 循环浆液pH值的影响第45-54页
  3.2.2 入口烟气流量的影响第54-59页
  3.2.3 循环浆液量的影响第59-62页
  3.2.4 入口烟气SO2浓度的影响第62-65页
  3.2.5 脱硫产物的氧化率和钙基脱硫剂的利用率第65-70页
  3.2.6 脱硫塔压力损失第70-71页
 3.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应用研究第72-90页
 4.1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在南宁冶炼厂的应用第72-83页
  4.1.1 概述第72-73页
  4.1.2 两级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第73-74页
  4.1.3 系统及设计工艺参数第74-76页
  4.1.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6-83页
 4.2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在杭钢炼铁厂的应用第83-88页
  4.2.1 概述第83-84页
  4.2.2 系统及设计工艺参数第84-85页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5-88页
 4.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其它研究第90-113页
 5.1 F-、Cl-离子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第90-100页
  5.1.1 石膏物理性质及成分第91-96页
  5.1.2 烟气中的F、Cl含量第96-98页
  5.1.3 烟气中F、Cl对烟气脱硫系统性能的影响第98-100页
 5.2 石膏结晶第100-106页
  5.2.1 △L定律第101页
  5.2.2 石膏结晶动力学第101-104页
  5.2.3 石膏粒径分布第104-106页
 5.3 浆液沉降特性第106-112页
  5.3.1 25 ℃下不同浓度的石膏浆液的沉降特性第107-108页
  5.3.2 同一浓度的浆液在不同高度上的含固浓度第108页
  5.3.3 不同浓度的浆液在同一高度上的含固浓度第108-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六章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反应塔理论模型第113-140页
 6.1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化学反应传质过程第113-120页
  6.1.1 SO2的吸收第115-116页
  6.1.2 O2的传质第116-117页
  6.1.3 HSO3-的氧化第117-119页
  6.1.4 脱硫剂的溶解第119-120页
  6.1.5 脱硫产物的沉淀结晶第120页
 6.2 液柱喷射烟气脱硫反应塔模型第120-130页
  6.2.1 吸收段第120-126页
  6.2.2 氧化段第126-130页
  6.2.3 脱硫反应塔模型求解第130页
 6.3 模型计算结果第130-134页
 6.4 脱硫反应塔气液两相流场数值模拟第134-136页
  6.4.1 对象描述第134-136页
  6.4.2 模拟结果第136页
 6.5 本章小结第136-140页
结论第140-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2页
致谢及声明第152-15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3-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火焰检测系统开发
下一篇:B→O血型改造动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