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法律调整机制释义 | 第8-14页 |
·机制的词源与词义 | 第8-9页 |
·机制的词源与词义 | 第8页 |
·国外法学家对法律调整机制的研究 | 第8-9页 |
·法律调整机制是当代中国法学的重要范畴 | 第9-11页 |
·法律机制的出现 | 第9页 |
·法律运行机制 | 第9-10页 |
·法律的利益调控机制 | 第10-11页 |
·环境行政法调整机制的构成 | 第11-14页 |
·从结构划分 | 第11页 |
·从功能划分 | 第11-12页 |
·内部联系与外部实现 | 第12-14页 |
2 环境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内部联系 | 第14-25页 |
·动力机制--资源稀缺与生态利益实现的困境 | 第14-19页 |
·资源稀缺 | 第14-15页 |
·我国的资源稀缺现状 | 第15-17页 |
·生态利益实现 | 第17-19页 |
·引导机制--监督环境行政法律关系的两种实现 | 第19-23页 |
·生态规律的控制 | 第20页 |
·法律对行政的控制 | 第20-23页 |
·整合机制--环境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衡平 | 第23-25页 |
·权利义务衡平论 | 第23-24页 |
·环境行政法律关系是衡平的 | 第24-25页 |
3 环境行政法调整机制的外部实现 | 第25-41页 |
·环境行政法实现的条件--公法调整 | 第25-27页 |
·“环境保护,行政法先行” | 第25页 |
·环境公益救济 | 第25-26页 |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 第26页 |
·环境行政法的公法调整 | 第26-27页 |
·环境行政权力的设定原则和环境权利的实现 | 第27-31页 |
·行政权力法定原则 | 第27-28页 |
·环境行政职权的设定原则之一 | 第28页 |
·环境行政职权的设定原则之二 | 第28-29页 |
·公民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的相互关系 | 第29-31页 |
·环境行政指导 | 第31-36页 |
·“制度”建设的必要 | 第31页 |
·行政指导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日本的环境行政指导制度 | 第32页 |
·构筑我国的环境行政指导制度 | 第32-36页 |
·环境行政强制 | 第36-41页 |
·环境行政强制执行 | 第37-38页 |
·环境行政即时强制 | 第38页 |
·环境行政强制措施 | 第38-41页 |
4 环境行政法调整机制与其他调整机制的协调 | 第41-44页 |
·环境行政法律与“环境自律”--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 第41页 |
·环境行政法治与民间自治--市场经济自发调整 | 第41-42页 |
·非均衡性权利的制约--公众参与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