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1 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2-15页 |
2 药理学及药效学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3 垂柳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垂柳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19-23页 |
·材料 | 第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19-20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20页 |
·浸提过程 | 第20页 |
·结果 | 第20-21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0-21页 |
·最佳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的选择 | 第2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垂柳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单体分离与鉴定 | 第23-37页 |
·材料 | 第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37页 |
·提取分离流程图 | 第23-25页 |
·化合物Ⅰ的结构测定 | 第25-31页 |
·理化分析 | 第25页 |
·紫外光谱 | 第25页 |
·红外光谱 | 第25页 |
·化合物Ⅰ的电喷雾质谱 | 第25-26页 |
·~1H-核磁共振谱图 | 第26页 |
·~(13)C-NMR光谱 | 第26-31页 |
·化合物Ⅱ的结构测定 | 第31-34页 |
·理化分析 | 第31页 |
·质谱 | 第31页 |
·~(13)C-NMR图谱 | 第31-34页 |
·化合物Ⅲ的结构测定 | 第34-37页 |
·理化分析 | 第34页 |
·质谱 | 第34页 |
·~(13)C-NMR图谱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垂柳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37-41页 |
·材料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38页 |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活性作用 | 第37页 |
·促进NE诱导脂肪细胞分解活性的测定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化合物Ⅱ、Ⅲ的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活性的作用 | 第38页 |
·化合物Ⅰ促进NE诱导脂肪细胞分解活性的作用 | 第38-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不同时期垂柳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1-45页 |
·材料 | 第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41页 |
·样品液的制备 | 第41-42页 |
·回收率考察 | 第42页 |
·样品测定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5页 |
第五章 RP-HPLC法定量垂柳中木犀草素-7-0-β-D-吡喃葡萄糖苷 | 第45-51页 |
·材料 | 第4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6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6页 |
·前处理 | 第46页 |
·色谱条件 | 第46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46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46页 |
·样品测定 | 第46-47页 |
·结果 | 第4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7-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