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0页 |
| 一 谱录名实考 | 第10-14页 |
| 谱录类目的设立 | 第10-11页 |
| 谱录与谱牒相混淆的原因探析 | 第11-12页 |
| 谱牒 | 第12-13页 |
| 今人对于谱录的误解 | 第13页 |
| 谱录的名与实 | 第13-14页 |
| 二 谱录书籍发展概略 | 第14-20页 |
| 谱录书籍范围的界定 | 第14页 |
| 《四库全书总目》失误一则 | 第14-15页 |
| 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代谱录书籍的保存与编著情况 | 第15-20页 |
| 三 谱录的编著及刊行思想 | 第20-37页 |
| (一) 谱录的编著思想 | 第20-31页 |
| 为填补空白而编著 | 第20-22页 |
| 补述前贤著作之未备 | 第22-24页 |
| 喜爱此物,谱以自适 | 第24-25页 |
| 令人多识,裨益民生 | 第25-26页 |
| 借物寄意,抒发感慨 | 第26-28页 |
| 为谢皇恩,阿谀奉承 | 第28-29页 |
| 具有商业广告意识的作品 | 第29-30页 |
| 拯救异珍,防其失传 | 第30-31页 |
| (二) 谱录的刊行思想 | 第31-37页 |
| 广传其用,助人多识 | 第32-33页 |
| 补全系列之刊行 | 第33-34页 |
| 为他人出书以示敬意 | 第34-35页 |
| 作为交流之资用(推广所爱,满足同好才而刊行) | 第35-36页 |
| 为防书稿覆亡而刊行 | 第36-37页 |
| 四 谱录的辞书学意义 | 第37-41页 |
| 众人皆称谱录为古代专科辞典之一种 | 第37页 |
| 谱录的两大体例 | 第37-38页 |
| 以条目的形式编写正文 | 第38-39页 |
| 版块的编写模式 | 第39-41页 |
| 五 谱录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41-47页 |
| 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 第41-43页 |
| 汇集诗文,于赏玩中提高文化修养 | 第43-44页 |
| 消遣闲暇,增闻广识 | 第44页 |
| 于编辑、创作、出版、印刷技术等各方面的启示意义 | 第44-47页 |
| 六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