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56页 |
·燃料电池基础 | 第17-20页 |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燃料电池分类 | 第18-19页 |
·燃料电池的历史和展望 | 第19-20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和现状 | 第20-21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 第21-45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4-32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基础 | 第24-26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26-32页 |
·阳极甲醇电氧化反应机理 | 第27-31页 |
·阴极氧电还原反应机理简介 | 第31-32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 | 第32-44页 |
·电极催化剂的要求 | 第33-34页 |
·阳极催化剂 | 第34-42页 |
·双组元催化剂 | 第34-38页 |
·三组元催化剂 | 第38-39页 |
·四组元催化剂 | 第39-40页 |
·其它催化剂类型 | 第40-41页 |
·展望 | 第41-42页 |
·阴极催化剂 | 第42-44页 |
·Pt基催化剂 | 第42-43页 |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 第43-44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 | 第44-45页 |
·论文的工作设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6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56-71页 |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表征 | 第56-61页 |
·化学吸附 | 第56-58页 |
·化学吸附的原理 | 第56-57页 |
·化学吸附实验的仪器 | 第57页 |
·化学吸附的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X-光衍射实验(XRD) | 第58-60页 |
·XRD的原理 | 第58-59页 |
·XRD实验所采用的仪器 | 第59页 |
·XRD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验 | 第60页 |
·TEM实验仪器 | 第60页 |
·TEM实验过程 | 第60页 |
·XPS实验 | 第60-61页 |
·电化学实验 | 第61-71页 |
·循环伏安实验 | 第61-64页 |
·循环伏安实验原理及装置 | 第61页 |
·循环伏安实验仪器 | 第61页 |
·循环伏安实验步骤 | 第61-63页 |
·循环伏安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单电池实验 | 第64-70页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组装 | 第64-65页 |
·实验装置 | 第65-67页 |
·实验过程 | 第67-70页 |
·电解质膜的预处理 | 第67页 |
·电极制备 | 第67-69页 |
·膜电极集合体(MEA)的压制 | 第69页 |
·数据收集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第三章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选择(上) | 第71-105页 |
·引言 | 第71页 |
·载体的选择 | 第71-74页 |
·浸渍-甲醛还原方法 | 第74-88页 |
·原理 | 第7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74页 |
·化学药品 | 第74-76页 |
·制备过程 | 第76-77页 |
·催化剂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77-78页 |
·金属前体溶液浓度 | 第77页 |
·浸渍时间和温度 | 第77页 |
·还原温度和时间 | 第77页 |
·甲醛用量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8页 |
·前体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78-79页 |
·浸渍时间和温度 | 第79页 |
·还原温度和时间 | 第79-80页 |
·甲醛用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化学吸附、XRD、TEM、电化学表征结果比较 | 第81-88页 |
·过氧化氢氧化分解方法 | 第88-105页 |
·原理 | 第88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88页 |
·化学药品 | 第88-89页 |
·制备过程 | 第89-90页 |
·Na_6Pt(SO_3)_4和Na_6Ru(SO_3)_4的制备 | 第89-90页 |
·碳载Pt和PtRu催化剂的制备 | 第90页 |
·Pt/C的制备 | 第90页 |
·PtRu/C的制备 | 第90页 |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表征 | 第90-91页 |
·催化剂制备过程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91-93页 |
·载体预处理方法对Pt/C制备的影响 | 第91-92页 |
·盐酸酸洗-空气焙烧处理活性炭 | 第91页 |
·盐酸酸洗-硝酸酸洗 | 第91页 |
·氢气处理 | 第91页 |
·二氧化碳处理 | 第91-92页 |
·过氧化氢处理 | 第92页 |
·载量对PtRu/C的影响 | 第92页 |
·制备过程中pH的影响 | 第92页 |
·催化剂制备顺序的影响 | 第92-93页 |
·催化剂预处理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5页 |
·载体预处理方法对Pt/C制备的影响 | 第93页 |
·载量对PtRu/C的影响 | 第93-94页 |
·制备过程中pH的影响 | 第94-95页 |
·催化剂制备顺序的影响 | 第95-98页 |
·催化剂预处理 | 第98-102页 |
·电化学表征结果 | 第102-105页 |
第三章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选择(下) | 第105-156页 |
·新方法制备电催化剂 | 第105-128页 |
·原理 | 第106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106页 |
·化学药品 | 第106-107页 |
·制备过程 | 第107-108页 |
·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108-110页 |
·金属前体溶液浓度 | 第108页 |
·载体的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108页 |
·混合体系中水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还原过程中升温速率和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109页 |
·pH的影响 | 第109页 |
·载体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金属载量的影响 | 第11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8页 |
·金属前体溶液浓度 | 第110-114页 |
·载体的加入顺序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混合体系中水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还原过程中升温速率和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120页 |
·pH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载体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金属载量的影响 | 第123-128页 |
·三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较 | 第128-138页 |
·表征结果比较 | 第128-130页 |
·电化学测试结果比较 | 第130-133页 |
·单电池结果比较 | 第133-138页 |
·采用新方法制备的其他铂基催化剂及其表征结果 | 第138-150页 |
·活性炭负载的PtPd、PtW、PtSn阳极催化剂 | 第138-144页 |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138-141页 |
·不同催化剂电化学实验结果 | 第141-144页 |
·活性炭负载的PtPd、PtFe阴极催化剂 | 第144-149页 |
·PtFe催化剂 | 第145页 |
·PtPd催化剂 | 第145-149页 |
·活性炭负载的其他铂基阴极催化剂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6页 |
第四章 过渡金属氧化物调变的甲醇阳极催化剂 | 第156-183页 |
·氧化钛调变的Pt或PtRu催化剂 | 第156-167页 |
·化学试剂 | 第15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57-15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58-167页 |
·氧化钨调变的Pt或PtRu催化剂 | 第167-172页 |
·氧化钼调变的PtRu催化剂 | 第172-175页 |
·Sn调变的PtRu催化剂 | 第175-176页 |
·Ir调变的PtRu催化剂 | 第176-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3页 |
第五章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 | 第183-228页 |
·前言 | 第183-185页 |
·催化剂制备和表征 | 第185-194页 |
·双组元催化剂的制备和物理化学表征 | 第185-186页 |
·乙醇在双组元催化剂上的循环伏安实验 | 第186-189页 |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单电池实验及结果 | 第189-194页 |
·PtSn乙醇阳极催化剂的考察 | 第194-206页 |
·采用不同阳极催化剂的DAFC性能比较以及催化反应机理讨论 | 第206-2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21-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2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228-232页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232-233页 |
作者简介 | 第233页 |
发表论文和专利 | 第233-238页 |
致谢 | 第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