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1页 |
1.1 前言 | 第14页 |
1.2 丙酮酸(盐)的性质及生产工艺 | 第14-24页 |
1.2.1 丙酮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1.2.2 丙酮酸(盐)的生产工艺方法 | 第15-24页 |
1.3 丙酮酸(盐)的提取技术 | 第24-27页 |
1.3.1 减压蒸馏法 | 第24页 |
1.3.2 离子交换法 | 第24-25页 |
1.3.3 萃取法 | 第25-26页 |
1.3.4 反渗透膜分离丙酮酸 | 第26-27页 |
1.4 丙酮酸(盐)的用途 | 第27-31页 |
1.4.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27-29页 |
1.4.2 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 第29页 |
1.4.3 在焊接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4 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 第30-31页 |
1.5 生物催化剂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1.5.1 生物催化剂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背景 | 第31-32页 |
1.5.2 生物催化剂固定化技术在丙酮酸生产方面的应用 | 第32页 |
1.6 国内外丙酮酸(盐)生产技术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1.7 立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3-34页 |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第二章 具有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能力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41-64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9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2.2.2 培养基配方 | 第42-43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2.3.1 筛选结果 | 第49-50页 |
2.3.2 WLIS菌株鉴定结果 | 第50-54页 |
2.3.3 MDS菌株鉴定结果 | 第54-58页 |
2.3.4 德国DSMZ鉴定结果 | 第58页 |
2.3.5 菌株对底物乳酸的利用 | 第58-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三章 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 第64-77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3.2.1 菌株 | 第64-6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3.2.3 培养基 | 第65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5页 |
3.3.1 碳源及氮源的选择 | 第66-67页 |
3.3.2 碳源及氮源浓度范围的选择 | 第67-69页 |
3.3.3 初始pH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69页 |
3.3.4 溶解氧对细胞生长及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 | 第69-71页 |
3.3.5 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及细胞转化能力曲线 | 第71-72页 |
3.3.6 分批培养制备生物催化剂 | 第72页 |
3.3.7 流加培养制备生物催化剂 | 第72-73页 |
3.3.8 细胞稳定性 | 第73-7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四章 菌株游离细胞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研究 | 第77-93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78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78-79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7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9页 |
4.3.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及四环素对细胞转化体系丙酮酸钠稳定性的影响 | 第79-81页 |
4.3.2 细胞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 第81-82页 |
4.3.3 pH值对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 | 第82-83页 |
4.3.4 通气量的影响 | 第83页 |
4.3.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4.3.6 不同底物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 第84-85页 |
4.3.7 产物丙酮酸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 第85-86页 |
4.3.8 摇瓶转化实验结果 | 第86页 |
4.3.9 5-L B.Braun自控发酵罐用于细胞转化乳酸生产丙酮酸的研究 | 第86-87页 |
4.3.10 细胞培养液直接转化实验 | 第87-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第五章 固定化细胞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研究 | 第93-107页 |
5.1 引言 | 第93-9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5-98页 |
5.2.1 游离细胞制备方法 | 第95-96页 |
5.2.2 载体的选择 | 第96-97页 |
5.2.3 载体浓度的选择 | 第97页 |
5.2.4 固定细胞量的选择 | 第97-98页 |
5.2.5 细胞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 第98页 |
5.2.6 固定化细胞转化方法 | 第98页 |
5.2.7 固定化细胞催化转化的最适pH | 第98页 |
5.2.8 分析方法 | 第9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4页 |
5.3.1 载体的选择 | 第98-99页 |
5.3.2 载体浓度的选择 | 第99页 |
5.3.3 固定细胞量的选择 | 第99-100页 |
5.3.4 固定化细胞浓度对转化过程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3.5 pH对固定化细胞催化转化速率的影响 | 第101页 |
5.3.6 固定化细胞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 | 第101-102页 |
5.3.7 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重复使用效果 | 第102-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单根离子交换柱分离制备丙酮酸钠研究 | 第107-128页 |
6.1 引言 | 第107-109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0页 |
6.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109-110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11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6页 |
6.3.1 阳离子树脂SDU1交换柱的条件 | 第110-111页 |
6.3.2 丙酮酸钠溶解度的研究 | 第111-112页 |
6.3.3 丙酮酸钠结晶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112-11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第七章 离子交换法提取乳酸转化液中丙酮酸的研究 | 第128-140页 |
7.1 引言 | 第128-129页 |
7.2 材料与方法 | 第129-131页 |
7.2.1 材料仪器 | 第129页 |
7.2.2 静态交换容量实验 | 第129页 |
7.2.3 上柱条件的确定 | 第129-130页 |
7.2.4 洗脱条件的确定 | 第130页 |
7.2.5 树脂的处理方法 | 第130页 |
7.2.6 乳酸及丙酮酸的分析方法 | 第130-131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31-138页 |
7.3.1 离子交换树脂的筛选 | 第131页 |
7.3.2 上样pH的确定 | 第131-134页 |
7.3.3 上样流速的确定 | 第134-136页 |
7.3.4 蒸馏水的漂洗过程曲线 | 第136页 |
7.3.5 盐酸洗脱条件的确定 | 第136-13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0页 |
第八章 络合萃取法提取乳酸转化液中丙酮酸的研究 | 第140-152页 |
8.1 引言 | 第140-141页 |
8.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143页 |
8.2.1 实验材料 | 第141页 |
8.2.2 实验方法 | 第141-142页 |
8.2.3 分析方法 | 第142-143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43-149页 |
8.3.1 萃取条件的确定 | 第143-147页 |
8.3.2 反萃条件的确定 | 第147-149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2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2-156页 |
9.1 全文总结 | 第152-154页 |
9.2 创新点 | 第154页 |
9.3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54-156页 |
在读期间论文及专利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