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初步设计简介 | 第9-11页 |
·长大公路隧道火灾和防灾救援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国内外部分公路隧道火灾实例概述 | 第11-12页 |
·公路隧道火灾原因 | 第12-13页 |
·交通隧道火灾特征及其危害 | 第13-15页 |
·长大隧道火灾防灾救援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公路隧道火灾研究 | 第20-47页 |
·公路隧道火灾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公路隧道火灾模型试验 | 第20-24页 |
·火灾基础试验模型 | 第21-22页 |
·火灾模式下通风控制试验模型 | 第22-24页 |
·公路隧道火灾模型试验及理论计算研究结论 | 第24-47页 |
·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 第24-34页 |
·压力场的分布规律 | 第34-46页 |
·烟流场的分布规律 | 第46-47页 |
第3章 公路隧道火灾预防策略 | 第47-67页 |
·隧道火灾预防原则 | 第48页 |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成因 | 第48-54页 |
·公路隧道交通环境 | 第48-50页 |
·隧道火灾事故树分析 | 第50-54页 |
·隧道火灾预防措施 | 第54-67页 |
·行车管理 | 第54-55页 |
·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 第55-56页 |
·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通行对策 | 第56-61页 |
·易燃易爆品特征 | 第56-60页 |
·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通行对策 | 第60-61页 |
·预防隧道火灾对隧道设计的要求 | 第61-67页 |
第4章 公路隧道火灾报警消防策略 | 第67-90页 |
·火灾报警系统 | 第67-77页 |
·火灾报警系统的要求 | 第68-70页 |
·火灾探测器选用 | 第70-77页 |
·消防灭火系统 | 第77-85页 |
·火灾发展阶段内的灭火对策 | 第78-83页 |
·火灾进入爆燃稳定阶段以后的灭火对策 | 第83-85页 |
·报警消防系统的联动及动作方案 | 第85-90页 |
第5章 公路隧道火灾救援策略 | 第90-116页 |
·影响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控制的参数 | 第90-94页 |
·火灾时隧道内压力场的影响 | 第90-92页 |
·火灾时隧道内烟流场的影响 | 第92-93页 |
·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场的影响 | 第93-94页 |
·隧道火灾模式下的通风控制方案 | 第94-112页 |
·携带热能的有毒烟流对人员逃生的危害 | 第94-96页 |
·火灾模式下通风控制方案 | 第96-112页 |
·公路隧道通风网络 | 第98-102页 |
·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计算 | 第102-112页 |
·隧道火灾模式下疏散救援组织 | 第112-116页 |
第6章 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防火安全体系 | 第116-124页 |
·终南山公路隧道防火管理体系 | 第117-119页 |
·建立有效的隧道交通管理制度和法规 | 第117页 |
·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通过终南山隧道的安全管理办法 | 第117-119页 |
·终南山公路隧道防火技术体系 | 第119-124页 |
结论 | 第124-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