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6-7页 |
1.1.1 项目开发背景 | 第6-7页 |
1.1.2 项目开发意义 | 第7页 |
1.2 化工过程分析 | 第7-11页 |
1.3 化工过程系统仿真技术及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化工过程仿真技术的概念 | 第11页 |
1.3.2 化工过程仿真技术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3 化工过程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方向和特点 | 第12-14页 |
1.4 化工过程系统仿真的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 | 第14-16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6-17页 |
第2章 面向对象的应用框架技术 | 第17-26页 |
2.1 面向对象技术 | 第17-21页 |
2.1.1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 | 第17-18页 |
2.1.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第18-21页 |
2.2 面向对象的应用框架技术 | 第21-24页 |
2.2.1 面向对象应用框架的定义 | 第21-22页 |
2.2.2 面向抽象对象的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2.2.3 抽象对象设计 | 第23页 |
2.2.4 应用框架的构成 | 第23-24页 |
2.2.5 系统的扩充 | 第24页 |
2.3 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化工过程仿真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26-54页 |
3.1 开发环境 | 第26页 |
3.2 开发目标 | 第26页 |
3.3 需求分析与模型抽象 | 第26-31页 |
3.3.1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7-29页 |
3.3.2 系统基本分析与模型抽象 | 第29-31页 |
3.4 问题域的对象模型分析 | 第31-48页 |
3.4.1 对象继承关系分析 | 第31-33页 |
3.4.2 对象逻辑关系分析 | 第33页 |
3.4.3 问题域抽象对象分析 | 第33-40页 |
3.4.4 数据结构对象分析 | 第40-44页 |
3.4.5 框架分析 | 第44-48页 |
3.5 问题域的对象模型设计 | 第48-52页 |
3.5.1 设备族对象设计 | 第48-50页 |
3.5.2 物流对象设计 | 第50页 |
3.5.3 数据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3.5.4 框架设计 | 第51-52页 |
3.6 关于非逻辑设备的处理 | 第52-53页 |
3.7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化工过程仿真系统的实现 | 第54-64页 |
4.1 图形编辑框架的实现 | 第54-56页 |
4.1.1 单元和流的图形的实现 | 第54-56页 |
4.1.2 图形编辑框架与应用框架的交互 | 第56页 |
4.2 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 第56-59页 |
4.2.1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准则 | 第58页 |
4.2.2 化工工艺设计计算及仿真系统的界面实现 | 第58-59页 |
4.3 系统部分功能实现 | 第59-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化工工艺系统实例模型的建立 | 第64-81页 |
5.1 实例对象建模 | 第64-65页 |
5.1.1 模型建立所需的参数 | 第64页 |
5.1.2 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64-65页 |
5.2 管路系统 | 第65-68页 |
5.2.1 建模所需参数 | 第65-66页 |
5.2.2 建模 | 第66-68页 |
5.3 反应器 | 第68-73页 |
5.3.1 建模所需参数 | 第68页 |
5.3.2 建模 | 第68-73页 |
5.4 换热器 | 第73-74页 |
5.4.1 建模所需参数 | 第73-74页 |
5.4.2 建模 | 第74页 |
5.5 吸收设备 | 第74-77页 |
5.5.1 建模所需参数 | 第74-75页 |
5.5.2 建模 | 第75-77页 |
5.6 精馏设备 | 第77-79页 |
5.6.1 建模所需参数 | 第77-78页 |
5.6.2 建模 | 第78-79页 |
5.7 离心泵 | 第79-80页 |
5.7.1 离心泵建模所需参数 | 第79页 |
5.7.2 建模 | 第79-80页 |
5.8 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展望与总结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