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1-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石灰岩矿山废弃地概论 | 第16-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废弃地 | 第16页 |
·矿山废弃地 | 第16页 |
·生态恢复 | 第16-17页 |
·景观营建 | 第17页 |
·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的关系 | 第17页 |
·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的特征 | 第17-18页 |
·立地特征 | 第18页 |
·生物特征 | 第18页 |
·石灰岩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第18-20页 |
·破坏自然地形地貌 | 第18页 |
·引发矿山地质灾害 | 第18-19页 |
·对环境造成污染 | 第19页 |
·侵占土地资源 | 第19-20页 |
·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 | 第20-23页 |
·生态恢复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美学与艺术 | 第21-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 第23-28页 |
·国外矿山废弃地景观营建实例 | 第23-25页 |
·巴黎比特·绍蒙公园 | 第23页 |
·布查特花园 | 第23-24页 |
·穆斯托采石场 | 第24-25页 |
·国内矿山废弃地景观营建实例 | 第25-27页 |
·绍兴东湖风景区 | 第25-26页 |
·矿坑花园——上海辰山植物园 | 第26-27页 |
·案例的启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策略研究 | 第28-38页 |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原则 | 第28-29页 |
·尊重场所精神、安全性原则 | 第28页 |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 | 第28页 |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利用原则 | 第28-29页 |
·体现地域文化、艺术性原则 | 第29页 |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的途径 | 第29-30页 |
·基础资料调查分析 | 第29页 |
·总体规划 | 第29-30页 |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模式 | 第30-31页 |
·复垦复绿模式 | 第30-31页 |
·文化游憩模式 | 第31页 |
·城乡建设用地模式 | 第31页 |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措施 | 第31-35页 |
·土壤基质改良与地形整治 | 第31-32页 |
·不同地段废弃地生态恢复措施 | 第32-34页 |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重建 | 第34-35页 |
·矿山废弃地景观营建方法 | 第35-38页 |
·原有场地的改造与再利用 | 第35-36页 |
·原有场地材料的应用 | 第36-37页 |
·原有场地工业设施的利用 | 第37页 |
·原有场地空间的利用 | 第37页 |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引入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三友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 | 第38-59页 |
·三友矿山环境概况 | 第38-40页 |
·矿区区位 | 第38-39页 |
·地形地貌 | 第39页 |
·地质条件 | 第39页 |
·气象水文 | 第39页 |
·土壤状况 | 第39页 |
·植被绿化状况 | 第39-40页 |
·三友矿山环境分析 | 第40-42页 |
·地表塌陷裂隙 | 第40页 |
·东采区环境状况 | 第40-41页 |
·东采区排土场环境状况 | 第41页 |
·古碱路环境状况 | 第41页 |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2页 |
·地质灾害分区 | 第42页 |
·三友矿山规划定位 | 第42-44页 |
·规划目标 | 第42-43页 |
·规划原则 | 第43-44页 |
·规划任务 | 第44页 |
·三友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 第44-51页 |
·地形的整治与土壤改良 | 第44-47页 |
·植被的恢复 | 第47-51页 |
·三友矿山废弃地的景观营建 | 第51-56页 |
·功能分区规划 | 第51-54页 |
·交通路线设计 | 第54页 |
·水系统设计 | 第54页 |
·景观结构与景点设计 | 第54-55页 |
·植物景观营建 | 第55-56页 |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6-58页 |
·加强管理依靠科技 | 第56页 |
·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 第56-57页 |
·技术保证措施 | 第57页 |
·资金保障措施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图 | 第64-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