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7-10页 |
1.2 前人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1.3 测试对象、测试语料及分析方法 | 第13-16页 |
1.3.1 测试对象 | 第13页 |
1.3.2 测试语料 | 第13-15页 |
1.3.3 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16-45页 |
2.1 结果补语 | 第16-25页 |
2.1.1 V_1V_2式 | 第16-19页 |
2.1.2 AV式 | 第19-21页 |
2.1.3 VA式 | 第21-25页 |
2.2 趋向补语 | 第25-33页 |
2.2.1 不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 | 第25-26页 |
2.2.2 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 | 第26-29页 |
2.2.3 带宾语的复合趋向补语 | 第29-33页 |
2.3 可能补语 | 第33-38页 |
2.3.1 肯定形式 | 第33-34页 |
2.3.2 否定形式 | 第34-38页 |
2.4 情态补语 | 第38-39页 |
2.5 “V+数量补语”式 | 第39-45页 |
2.5.1 “V+动量短语”式 | 第39-45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45-55页 |
3.1 调查结果概述 | 第45-50页 |
3.2 偏误的成因 | 第50-53页 |
3.3 小结 | 第53-55页 |
附录一 | 第55-65页 |
附录二 | 第65-84页 |
附录三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