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关于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 第11-14页 |
|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单述评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2 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 第17-29页 |
| ·相关概念的分析 | 第17-20页 |
| ·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 | 第17-18页 |
| ·城镇化 | 第18页 |
|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 | 第18-20页 |
| ·相关理论的分析 | 第20-24页 |
| ·宏观层面的劳动力转移理论:结构主义 | 第20-21页 |
| ·微观层面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新古典主义 | 第21-22页 |
| ·国家干预主义理论 | 第22页 |
| ·政府干预失效论 | 第22-23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24-29页 |
| ·以英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24-26页 |
| ·以韩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26页 |
|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26-27页 |
| ·几点启示 | 第27-29页 |
| 3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分析 | 第29-38页 |
| ·贵州省城镇化历程及现状 | 第29-34页 |
| ·贵州省城镇化历程 | 第29-30页 |
| ·贵州省城镇化现状 | 第30-32页 |
| ·贵州省城镇化率偏低的原因 | 第32-34页 |
|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 第34-36页 |
| ·转移现状 | 第34-35页 |
| ·转移特点 | 第35-36页 |
| ·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分析 | 第36-38页 |
|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 第38-48页 |
| ·政府职能的缺位 | 第38-45页 |
| ·农民工劳动报酬和权益未得到有效维护 | 第38-39页 |
| ·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还存在诸多现实障碍 | 第39-40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不够 | 第40-43页 |
|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没真正建立起来 | 第43-44页 |
| ·城镇体系不合理,产业支撑及城镇综合承载力弱 | 第44-45页 |
| ·政府职能的越位 | 第45-48页 |
|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 第45-46页 |
| ·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建设滞后 | 第46-48页 |
| 5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 第48-58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发挥政府职能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服务 | 第48-49页 |
| ·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需要其有效地发挥职能 | 第49页 |
| ·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 第49-52页 |
|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和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40 | 第49-50页 |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机制 | 第50页 |
|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 第50-51页 |
| ·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 第51-52页 |
| ·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 第52-54页 |
|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52-53页 |
| ·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城镇经济 | 第53-54页 |
| ·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 | 第54-58页 |
| ·着力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状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第54-55页 |
|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 第55-56页 |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