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环境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虚拟现实系统发展简史 | 第13-15页 |
·国内外虚拟装配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关于虚拟环境人机交互的研究进展 | 第22-36页 |
·交互设备的研究 | 第23-28页 |
·通道技术的研究 | 第28-32页 |
·交互模型及形式化描述的研究 | 第32-33页 |
·交互方式的研究 | 第33-36页 |
·论文工作内容 | 第36-3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直接操作虚拟装配的领域需求分析 | 第40-50页 |
·虚拟装配领域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虚拟环境的装配工艺导出 | 第41-47页 |
·装配工艺设计的演化 | 第42-44页 |
·虚拟环境装配序列规划 | 第44-46页 |
·虚拟环境的装配路径规划 | 第46-47页 |
·直接操作是一种新的用户界面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虚拟装配人机交互问题分析 | 第50-70页 |
·虚拟环境本身的特点 | 第50-57页 |
·虚拟环境的分布性 | 第51-53页 |
·虚拟环境中的并发性 | 第53-55页 |
·虚拟环境中的交互性 | 第55-57页 |
·虚拟环境直接操作人机交互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57-69页 |
·人机交互方式的研究 | 第58-59页 |
·深度线索 | 第59-61页 |
·碰撞检测 | 第61-66页 |
·三维几何约束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虚拟装配的用户模型 | 第70-82页 |
·用户模型定义 | 第70-71页 |
·用户模型的作用及意义 | 第71-72页 |
·虚拟装配用户群体分类 | 第72页 |
·用户模型的内容及其构造 | 第72-75页 |
·用户模型的表示和推理机制构造 | 第75-78页 |
·静态/动态用户建模 | 第78-79页 |
·虚拟装配用户操作模式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虚拟装配的时空模型 | 第82-102页 |
·虚拟装配的空间建模 | 第82-90页 |
·虚拟装配空间组成分析 | 第83-86页 |
·空间感知构成 | 第86-87页 |
·分割注意力 | 第87-88页 |
·虚拟装配空间语义构造 | 第88-90页 |
·虚拟装配的时序建模 | 第90-101页 |
·时序逻辑公理系统 | 第90-93页 |
·虚拟装配的时序过程分析 | 第93-98页 |
·虚拟装配的时序建模 | 第98-101页 |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虚拟装配的对象模型 | 第102-126页 |
·虚拟对象的实时混成系统模型分析 | 第102-107页 |
·虚拟对象的实时系统特性 | 第103-104页 |
·虚拟对象的混成系统特性 | 第104-107页 |
·面向虚拟装配的虚拟对象具体构造分析 | 第107-110页 |
·装配体的组合对象模型描述 | 第110-115页 |
·主动对象技术 | 第115-119页 |
·主动对象建模 | 第115-119页 |
·对象行为及其对交互的支持 | 第119页 |
·基于智能体技术的虚拟装配软件构造 | 第119-125页 |
·虚拟装配智能体软件体系结构 | 第120-121页 |
·上下文构造和管理 | 第121-125页 |
·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虚拟对象感知机制构造 | 第126-142页 |
·感知机制构造的意义 | 第126-127页 |
·虚拟装配系统结构分析 | 第127-129页 |
·面向虚拟装配的主动对象感知机制构造 | 第129-132页 |
·虚拟装配的三阶段感知的构造 | 第132-134页 |
·虚拟装配体中感知的构造 | 第134-140页 |
·特征匹配感知过程描述 | 第135-136页 |
·约束感知过程描述 | 第136-137页 |
·面贴合感知模式分析 | 第137-140页 |
·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八章 基于直接操作的装配语义构造 | 第142-164页 |
·虚拟装配中的静态语义分析 | 第142-150页 |
·虚拟装配静态语义构造基础 | 第142-143页 |
·虚拟装配约束分析 | 第143-144页 |
·三维特征约束管理方法 | 第144-145页 |
·三维约束机制 | 第145-146页 |
·装配约束 | 第146-149页 |
·装配对象的聚合语义分析 | 第149-150页 |
·时序的装配体表示模型 | 第150-152页 |
·虚拟装配动态语义分析和构造 | 第152-160页 |
·装配过程动态语义的构造分析 | 第152-156页 |
·装配路径自动生成 | 第156-157页 |
·装配工序的自动生成 | 第157-160页 |
·装配体模型优化和模型的工艺导出 | 第160-161页 |
·小结 | 第161-164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4-168页 |
·工作总结 | 第164-165页 |
·今后研究展望 | 第165-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论文发表 | 第180-182页 |
致谢 | 第182-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