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序言 | 第1-5页 |
第一部分 外债管理总论 | 第5-24页 |
第一章 外债 | 第5-9页 |
第一节 外债的一般原理 | 第5-7页 |
第二节 外债对经济的影响 | 第7-9页 |
第二章 外债管理系统 | 第9-17页 |
第一节 外债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 第9-10页 |
第二节 外债管理的政策工具与体制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外债规模管理 | 第12-14页 |
第四节 外债结构管理 | 第14-15页 |
第五节 外债管理的监督与保障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外债风险管理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外债风险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外债风险的监测与管理工具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外债风险模型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外债管理的教训和经验 | 第24-41页 |
第四章 外债管理不当的教训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国际危机的爆发 | 第24-27页 |
第二节 韩国外债管理的教训 | 第27-29页 |
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外债管理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外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金融发展对外债管理的挑战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国际清算银行的分析 | 第34-36页 |
第六章 外债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36-41页 |
第一节 菲律宾的债务资本化实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印度外债管理的启示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世界银行的建议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的外债管理 | 第41-58页 |
第七章 现状及评价 | 第41-50页 |
第一节 我国外债的发展和现状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外债归口管理和登记制度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外债管理的法律框架 | 第44-46页 |
第四节 “广信事件”的启示 | 第46-48页 |
第五节 现行外债管理体系的缺陷 | 第48-50页 |
第八章 加强外债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 第50-58页 |
第一节 建立新型的外债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加强外债“借、用、还”全过程管理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外债管理与“入世”的挑战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外债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4-56页 |
第五节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