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 英文缩略语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综述 | 第9-33页 |
| 一、中医对 BPH 的认识 | 第9-20页 |
| 1. 中医古籍对 BPH 的论述 | 第9-10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10-13页 |
| 3. 其他论述 | 第13-14页 |
| 4. 中药疗法 | 第14-15页 |
| 5. 针灸疗法 | 第15-18页 |
| 6. BPH 的针灸实验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 二、现代医学对 BPH 的认识 | 第20-33页 |
| 1. 现代医学对 BPH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2页 |
| 2. 前列腺增生的流行病学 | 第22-23页 |
| 3. 病理生理 | 第23-28页 |
|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药物治疗 | 第28-31页 |
| 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治疗 | 第31-33页 |
| 临床研究 | 第33-39页 |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第33-34页 |
| 1. 诊断标准 | 第33页 |
| 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33页 |
| 3. 病例排除标准 | 第33-34页 |
| 二、一般资料 | 第34-35页 |
|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第34页 |
| 2. 年龄分布 | 第34页 |
| 3. 病程分布 | 第34页 |
| 4. 前列腺症状积分分布 | 第34-35页 |
| 5. 最大尿流率分布 | 第35页 |
| 6. 最大残尿量分布 | 第3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1. 治疗方法 | 第35-36页 |
| 2. 观察指标 | 第36页 |
| 3. 疗效标准 | 第36页 |
| 4. 统计学方法 | 第36页 |
| 四、研究结果 | 第36-39页 |
| 1. 临床疗效比较 | 第36页 |
| 2. I -PSS 评分比较 | 第36-37页 |
| 3. 泌尿系症状、PVR、v 的变化比较 | 第37-39页 |
| 讨论 | 第39-44页 |
| 一、BPH 主要症状 | 第39页 |
| 二、理论依据 | 第39-41页 |
| 三、西药治疗机制 | 第41-42页 |
| 四、电针立法和选穴依据 | 第42-43页 |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 附表 | 第52-53页 |
| 个人简历 | 第53-54页 |
| 详细摘要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