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产业经济学理论 | 第14页 |
·区域经济学理论 | 第14-15页 |
·规模效益理论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6页 |
·相关概念和指标 | 第16-17页 |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 第16页 |
·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 第16页 |
·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 第16-17页 |
·都市农业圈层 | 第17页 |
·近郊型农业圈层 | 第17页 |
·远郊型农业圈层 | 第17页 |
2 农业产业化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 | 第17-25页 |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社会分工与协作理论 | 第17-18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19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9-20页 |
·多角度下的农业产业化分析 | 第20-21页 |
·基于制度变迁的农业产业化 | 第20-21页 |
·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业产业化 | 第21页 |
·基于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 | 第21页 |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及内在联系 | 第21-25页 |
·投入机制 | 第21-22页 |
·利益机制 | 第22-24页 |
·约束机制 | 第24-25页 |
·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 第25页 |
3 国内外的经验 | 第25-26页 |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25页 |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 第25页 |
·建立保障机制,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 第25-26页 |
·优先发展以农业合作社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 | 第26页 |
4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历史与现状 | 第26-35页 |
·农业资源概况 | 第26-27页 |
·东南沙区 | 第26页 |
·沿黄地区 | 第26页 |
·城市近郊区 | 第26页 |
·西部丘陵区 | 第26-27页 |
·西部山区 | 第27页 |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萌芽阶段 | 第27页 |
·摸索阶段 | 第27页 |
·发展阶段 | 第27-28页 |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 | 第28页 |
·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 | 第28页 |
·企业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及主要原料采购情况 | 第28页 |
·企业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情况 | 第28页 |
·企业科研认证情况 | 第28-29页 |
·企业品牌建设情况 | 第29页 |
·示范园区发展情况 | 第29页 |
·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 第29-30页 |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类型 | 第30-31页 |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 | 第31-33页 |
·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产业化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农业产业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与地位 | 第32-33页 |
·主要做法 | 第33-35页 |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业产业化领导新机制 | 第33页 |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 第33-34页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 | 第34页 |
·因地制宜建立基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 第34页 |
·建立推进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34-35页 |
5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数据分析 | 第35-39页 |
·郑州市2009 年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布情况 | 第35-37页 |
·郑州市2009 年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运行情况 | 第37页 |
·郑州市2009 年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情况 | 第37-38页 |
·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情况 | 第38-39页 |
·存在问题 | 第39-40页 |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 第39页 |
·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缓慢,规模相对较小 | 第39页 |
·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 | 第39页 |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相对突出 | 第39页 |
·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 第39-40页 |
6 对策与建议 | 第40-42页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 第40页 |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优势产业 | 第40页 |
·依托龙头企业,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 第40-41页 |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41页 |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 第41页 |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 第41页 |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 第41-42页 |
·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作,提高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第42页 |
·加强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建设,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 | 第42页 |
·加强协调,搞好服务,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健康发展 | 第42页 |
7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