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结构二阶效应 | 第9页 |
·结构二阶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结构静力二阶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结构动力二阶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P-⊿效应对结构非弹性反应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9-33页 |
·P—⊿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页 |
·P—⊿效应对单自由度体系反应的影响 | 第19-31页 |
·P—⊿效应对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反应的影响 | 第19-20页 |
·P—⊿效应对单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的影响 | 第20-31页 |
·P—⊿效应对多自由度体系非弹性反应的影响 | 第31-33页 |
·P—⊿效应对多自由度体系反应的影响 | 第31-33页 |
3 各主要国家抗震规范关于P—⊿效应的规定 | 第33-45页 |
·NBCC-2005/CSA23.3-04的规定 | 第33-35页 |
·NBCC-2005的规定 | 第33-35页 |
·CSA23.3-04的规定 | 第35页 |
·美国规范的规定 | 第35-38页 |
·UBC/SEAOC Blue Book系列 | 第35-37页 |
·IBC2006/ASCE 7-05 | 第37-38页 |
·EN 1998-1:2004的规定 | 第38-41页 |
·楼层侧移敏感系数 | 第38-40页 |
·考虑P—⊿效应的方法 | 第40-41页 |
·中国规范的规定 | 第41-42页 |
·GB50011-2001的规定 | 第41页 |
·JGJ3-2002的规定 | 第41-42页 |
·对各主要抗震规范中P—⊿效应规定的理解及评价 | 第42-45页 |
·增大系数的比较及评价 | 第43页 |
·层剪力增大原因的讨论 | 第43-45页 |
4 P—⊿效应分析前的准备 | 第45-59页 |
·非线性分析程序的介绍 | 第45-49页 |
·程序的主要假定和基本特点 | 第45-47页 |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恢复力特性简介 | 第47-49页 |
·梁、柱构件屈服轨迹的确定 | 第49-54页 |
·所用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49-50页 |
·梁屈服特征点的确定 | 第50-51页 |
·柱屈服特征点的确定 | 第51-54页 |
·分析所采用的刚度方案 | 第54-57页 |
·屈服割线刚度K_5的确定 | 第54-55页 |
·构件开裂弯矩M_(cr)的确定 | 第55-56页 |
·三折线刚度的确定 | 第56-57页 |
·地震动输入 | 第57-59页 |
·地面运动记录的选择 | 第57页 |
·地面运动记录的标定 | 第57-59页 |
5 P—⊿效应对抗震框架非弹性动力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 第59-79页 |
·引言 | 第59页 |
·算例设计 | 第59-63页 |
·P-⊿效应对结构位移反应的影响程度及分析 | 第63-79页 |
·三组框架结构在多波输入下的位移反应对比图 | 第64页 |
·考虑P-⊿效应与不考虑P-⊿效应的位移对比分析 | 第64-68页 |
·P-⊿效应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程度及分析 | 第68-73页 |
·按高规针对框架结构给出的考虑二阶效应简化公式增强后的结构的反应对比 | 第73-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A | 第87-97页 |
附录B | 第97-107页 |
附录C | 第107-109页 |
附录D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