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依据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概述 | 第14-22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相关概念 | 第14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指挥机构 | 第14-17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指挥体系 | 第14-15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指挥员 | 第15-16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指挥机关 | 第16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指挥所 | 第16-17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战场环境特点 | 第17-19页 |
·地理环境特点 | 第17页 |
·气候环境特点 | 第17-18页 |
·电磁环境特点 | 第18-19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制度相对滞后,安全管理难 | 第19页 |
·侦察水平不一,组织实施难 | 第19-20页 |
·侦察力量众多,协调控制难 | 第20页 |
·专业领域广泛,效能评估难 | 第20页 |
·敌军装备先进,跟踪控守难 | 第20-21页 |
·战场环境复杂,综合保障难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的组织实施 | 第22-31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的组织实施原则 | 第22-24页 |
·加强组织领导 | 第22页 |
·健全规章制度 | 第22-23页 |
·制定细致方案 | 第23页 |
·运用灵活战术 | 第23-24页 |
·实施全面保障 | 第24页 |
·合理确定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目标 | 第24-25页 |
·明确上级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意图 | 第24-25页 |
·弄清敌军电子力量活动情况 | 第25页 |
·抓住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活动重心 | 第25页 |
·科学布置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任务 | 第25-28页 |
·认真选择阵地,发挥装备潜能 | 第25-26页 |
·熟悉侦察群情况,科学布置任务 | 第26-27页 |
·综合使用侦察手段,提高侦察效果 | 第27页 |
·加强侦察群协同,形成整体合力 | 第27-28页 |
·及时进行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情报分析 | 第28-31页 |
·归纳侦察数据 | 第28页 |
·分析甄别情报 | 第28-29页 |
·充实情报数据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的协调控制 | 第31-38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协调控制要求 | 第31-32页 |
·以维护整个侦察行动的有序进行为目的 | 第31-32页 |
·以促进所有侦察群能力的发挥为重点 | 第32页 |
·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情报为核心 | 第32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协调控制内容 | 第32-33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方向 | 第33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频率范围 | 第33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时间 | 第33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协调控制程序 | 第33-35页 |
·全面掌握侦察情况 | 第34页 |
·实时发现侦察中的问题 | 第34-35页 |
·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协调会 | 第35页 |
·落实协调控制方案 | 第35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协调控制方法 | 第35-38页 |
·目标协调控制法 | 第35-36页 |
·计划协调控制法 | 第36页 |
·随机协调控制法 | 第36页 |
·指令协调控制法 | 第36页 |
·会议协调控制法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的效能评估 | 第38-47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效能评估的原则 | 第38页 |
·依靠专家与发扬民主相结合 | 第38页 |
·科学计算与经验判断相结合 | 第38页 |
·重视指标与公正打分相结合 | 第38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效能评估的指标 | 第38-40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效能评估的AHP模型 | 第40-44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效能评估模型算例 | 第44-45页 |
·沿海地区联合电子对抗侦察效能评估分析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47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作者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