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 ·维生素E的由来 | 第11页 |
| ·维生素E的结构与性质 | 第11-12页 |
| ·维生素E的抗氧化机理 | 第12-13页 |
| ·维生素 E的应用 | 第13-15页 |
| ·维生素E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维生素E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 ·维生素E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维生素E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 ·维生素E在塑料包装工业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 ·维生素E的制备、分离和提取 | 第15-19页 |
| ·化学合成法制备维生素E | 第15-16页 |
| ·生物法制备维生素E | 第16页 |
| ·从油脂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维生素E | 第16-19页 |
| ·非生育酚的甲基化 | 第19页 |
| ·油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及其功能 | 第19-22页 |
| ·油茶籽油与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比较 | 第20页 |
| ·油茶籽油的保健功能 | 第20-22页 |
| ·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方法 | 第22-24页 |
| ·蒸馏法 | 第22-23页 |
| ·低温结晶法 | 第23页 |
| ·超临界流体技术 | 第23-24页 |
| ·吸附分离法 | 第24页 |
| ·尿素包合法 | 第24页 |
| ·维生素E衍生物特点与应用 | 第24-25页 |
| ·维生素E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25-28页 |
| ·酚的O-酰化 | 第25-26页 |
| ·维生素E酯类衍生物的合成现状 | 第26-28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维生素E乙酸酯醇解工艺的研究 | 第30-42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 ·维生素E的定性定量检测 | 第31-36页 |
| ·薄层色谱(TLC)法 | 第31-33页 |
| ·高效液相(HPLC)法 | 第33-36页 |
| ·维生素E乙酸酯醇解工艺的优化 | 第36-40页 |
| ·单因素实验考察 | 第36-39页 |
| ·正交实验 | 第39-40页 |
| ·平行实验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尿素包合法富集油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工艺研究 | 第42-50页 |
| ·尿包原理 | 第42-43页 |
| ·实验材料及器材 | 第43-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脂肪酸的制备 | 第44页 |
| ·尿素包合 | 第44页 |
|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纯化 | 第44-45页 |
| ·尿素包合法富集不饱和脂肪酸工艺的优化 | 第45-48页 |
| ·单因素实验考察 | 第45-48页 |
| ·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 第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维生素 E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0-59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 ·实验原料 | 第50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50-51页 |
| ·薄层色谱(TLC)法条件的确定 | 第51-5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条件的确定 | 第52-57页 |
| ·紫外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52-54页 |
| ·柱温、流速的确定 | 第54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维生素E油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酯合成工艺及分离纯化的研究 | 第59-68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9-60页 |
| ·实验原料 | 第59-60页 |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60页 |
| ·实验流程 | 第60页 |
| ·实验原理 | 第60-61页 |
| ·合成方法 | 第61-62页 |
| ·不饱和脂肪酸酰氯合成 | 第61页 |
| ·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酯的合成 | 第61页 |
| ·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酯纯化 | 第61-62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单因素实验考察 | 第63-66页 |
| ·正交实验 | 第66页 |
| ·产品后处理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