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前言 | 第6-11页 |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6-8页 |
| 1、研究时段 | 第6页 |
| 2、研究地区 | 第6-7页 |
| 3、主要研究内容 | 第7-8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三) 解决的问题和意义 | 第9-11页 |
| 一、清朝中央政府在吐鲁番地区统治地位的确立 | 第11-21页 |
| (一) 清朝初年吐鲁番地区东察合台后裔与清朝的关系 | 第11-12页 |
| (二) 康雍时期清准二次争夺吐鲁番地区 | 第12-16页 |
| 1、清朝与准噶尔部的关系 | 第12-13页 |
| 2、清准首次争夺吐鲁番 | 第13-15页 |
| 3、清准二次争夺吐鲁番 | 第15-16页 |
| (三) 乾隆时期中央政权最终在吐鲁番地区的确立 | 第16-21页 |
| 1、统治地位最终确立的过程及原因分析 | 第16-18页 |
| 2、清朝在吐鲁番地区的统治代表——额敏和卓家族 | 第18-21页 |
| 二、新疆建省前清朝在吐鲁番地区的法制措施 | 第21-39页 |
| (一) 乾隆朝时期 | 第21-29页 |
| (二) 嘉庆、道光、咸丰朝时期 | 第29-36页 |
| (三) 同治朝时期 | 第36-39页 |
| 三、新疆建省后清朝在吐鲁番地区的法制措施 | 第39-52页 |
| (一) 光绪朝前中期 | 第39-47页 |
| 1、对吐鲁番地区的收复 | 第39-43页 |
| 2、吐鲁番地区改土归流 | 第43-47页 |
| (二) 新政时期 | 第47-52页 |
| 四、吐鲁番地区法制实施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 第52-64页 |
| (一)法制与政治制度 | 第52-55页 |
| (二)法制与经济生活 | 第55-61页 |
| 1、土地、人口变化 | 第55-58页 |
| 2、贡赋、朝觐 | 第58-60页 |
| 3、社会经济 | 第60-61页 |
| (三)法制与民族关系 | 第61-62页 |
| (四)法制与文化交流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