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论刑事责任原理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刑罚与刑事责任第12-35页
 第一节 刑罚制度的演变第12-19页
  一、刑罚方法的野蛮性逐渐减弱第13-14页
  二、刑罚思想呈现多元化第14-16页
  三、刑罚功能转向公正、效益第16-17页
  四、刑罚目的从遏制、消灭犯罪到侧重于预防犯罪第17-19页
 第二节 刑事责任观念的形成第19-24页
  一、刑事责任观念形成具有时代性第19-21页
  二、刑事责任观念形成具有现实背景第21-23页
  三、刑事责任与犯罪危害的联系第23-24页
 第三节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相互关系第24-31页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认识第24-27页
   (一) 国外刑法学中刑事责任的概念第24-25页
   (二) 我国刑法学对刑事责任概念的理解第25-27页
  二、刑事责任的本质认识第27-29页
   (一) 道义责任论第27-28页
   (二) 社会责任论第28页
   (三) 心理责任论第28-29页
   (四) 规范责任论第29页
   (五) 人格责任论第29页
  三、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第29-31页
 第四节 刑事责任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处境第31-35页
  一、国家垄断刑罚适用权具有历史性第31-32页
  二、刑事责任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处境第32-35页
   (一) 刑罚适用权的垄断“放纵”刑事责任第32-33页
   (二) 刑罚适用权的垄断“加重”刑事责任第33-35页
第二章 刑事责任的根据第35-50页
 第一节 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第35-36页
  一、事实说第35-36页
  二、依据说第36页
  三、理由说第36页
 第二节 国外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研究第36-40页
  一、意志责任论第36-37页
  二、行为责任论与结果责任论第37页
  三、性格责任论第37-38页
  四、规范责任论第38-39页
  五、人格责任论第39页
  六、目的行为论与因果意志论第39-40页
 第三节 我国刑法学者对于刑事责任根据的认识第40-42页
  一、罪过说第40页
  二、犯罪构成说第40-41页
  三、事实总和说第41页
  四、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根据说第41-42页
  五、社会危害说第42页
  六、二元根据说第42页
 第四节 人身危险性应成为刑事责任根据第42-50页
  一、人身危险性的当代理解第43-45页
   (一) 人身危险性理论的形成第43-44页
   (二) 人身危险性的概念第44-45页
  二、相对自由意志论与人身危险性第45-46页
  三、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第46-48页
  四、人身危险性与刑罚第48-50页
   (一) 人身危险性在刑罚立法中的影响第48页
   (二) 人身危险性在刑罚裁量中的影响第48-49页
   (三) 人身危险性在刑罚执行中的影响第49-50页
第三章 刑事责任的解决第50-57页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传统解决方式第50-52页
  一、传统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第50-51页
  二、关于刑罚作为刑事责任解决方法的认识第51-52页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与协商性司法第52-55页
  一、恢复性司法的实践第52-53页
  二、协商性司法的认识第53-55页
 第三节 刑罚个别化与非刑罚化第55-57页
  一、刑罚个别化的认识第55页
  二、刑事责任的非刑罚化第55-57页
小结第57页
注释第57-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直接被害人犯罪探究
下一篇:论受贿罪的立法缺陷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