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概述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 好氧颗粒污泥SBR工艺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 第11-21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 第14-16页 |
·“晶核假说”原理 | 第14-15页 |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eular Polymer,简称ECP)假说 | 第15页 |
·自凝聚(anto-immobilization or self-immobilization)原理 | 第15-16页 |
·细胞表面疏水性假说 | 第16页 |
·真菌(丝状菌)假说 | 第16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 | 第16-19页 |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 第16-17页 |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 第17页 |
·脱氮除磷 | 第17-18页 |
·处理含酚废水 | 第18页 |
·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 | 第18-19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势 | 第19-21页 |
3 含盐废水的现状 | 第21-25页 |
·含盐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21页 |
·含盐废水对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程度 | 第21-23页 |
·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4 试验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试验方案 | 第25-27页 |
·工艺流程与装置 | 第25-26页 |
·试验用活性污泥 | 第26-27页 |
·试验工艺参数 | 第27-28页 |
·试验测定项目及其方法 | 第28-32页 |
·氨氮的测定 | 第28-29页 |
·硝氮的测定 | 第29页 |
·pH值的测定 | 第29页 |
·总有机酸的测定 | 第29-30页 |
·比耗氧速率(SOUR)的测定 | 第30页 |
·粒径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 第30页 |
·颗粒密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出水SS的测定 | 第31-32页 |
5 含盐量对污水去除功效的影响 | 第32-44页 |
·含盐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 第32-38页 |
·氮的去除 | 第32-35页 |
·pH值 | 第35-37页 |
·总有机酸含量 | 第37-38页 |
·出水SS | 第38页 |
·含盐废水中SOUR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 第38-41页 |
·比耗氧速率对出水氨氮的影响 | 第39-40页 |
·比耗氧速率对出水pH的影响 | 第40-41页 |
·比耗氧速率对出水SS的影响 | 第41页 |
·高含盐量废水中糖类氧化分解对pH值的影响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6 颗粒形态对污水处理功效的影响 | 第44-52页 |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含盐量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影响 | 第45-46页 |
·颗粒形态对出水悬浮物(SS)的影响 | 第46-48页 |
·颗粒形态对出水pH的影响 | 第48-49页 |
·颗粒形态对出水氨氮的影响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7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