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以铁岭市苏妈妈寨河为例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4.1 存在问题 | 第15页 |
1.4.2 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5 论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论文内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2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2.2 社会经济 | 第19页 |
2.3 水文气象 | 第19-20页 |
2.3.1 气象 | 第19页 |
2.3.2 水文 | 第19页 |
2.3.3 暴雨洪水特性 | 第19-20页 |
2.4 河岸带状况 | 第20页 |
2.4.1 植被状况 | 第20页 |
2.4.2 水域岸线状况 | 第20页 |
2.4.3 水污染状况 | 第20页 |
2.5 河道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2.5.1 工程方面 | 第20-21页 |
2.5.2 生态方面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 第22-32页 |
3.1 评价方法及步骤 | 第22-23页 |
3.2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3.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23-24页 |
3.2.2 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24页 |
3.3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24-25页 |
3.4 评价等级的划分 | 第25页 |
3.5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25-27页 |
3.5.1 判断矩阵判别依据 | 第26页 |
3.5.2 相对重要度的计算 | 第26页 |
3.5.3 层次单排序 | 第26页 |
3.5.4 层次总排序 | 第26-27页 |
3.5.5 一致性检验 | 第27页 |
3.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 第27-32页 |
3.6.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步骤 | 第27-29页 |
3.6.2 隶属度矩阵的计算 | 第29页 |
3.6.3 定性指标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 第29页 |
3.6.4 定量指标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苏妈妈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评价 | 第32-44页 |
4.1 筛选指标体系 | 第32-35页 |
4.1.1 评价体系框架 | 第32页 |
4.1.2 评价指标说明 | 第32-35页 |
4.2 划分评价等级 | 第35页 |
4.3 确定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4.3.1 定性指标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4.3.2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 第36页 |
4.4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6-38页 |
4.5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8-41页 |
4.5.1 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 第38-39页 |
4.5.2 分层模糊评价 | 第39-41页 |
4.6 评价结果讨论 | 第41-43页 |
4.6.1 指标权重分析 | 第41-42页 |
4.6.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苏妈妈寨河生态治理对策研究 | 第44-54页 |
5.1 工程措施整体布局 | 第44-50页 |
5.1.1 设计洪水 | 第44-46页 |
5.1.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 第46-47页 |
5.1.3 水面线推求 | 第47-50页 |
5.2 生态带建设整体布局 | 第50-52页 |
5.2.1 采用生态带类型 | 第50页 |
5.2.2 生态治理植物的选择原则 | 第50页 |
5.2.3 植物选用要求 | 第50-51页 |
5.2.4 苏妈妈寨河生态治理形式 | 第51-52页 |
5.3 苏妈妈寨河治理具体布置方案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建议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