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锰废水概况 | 第10页 |
·锰废水的来源 | 第10-11页 |
·含锰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 第11-15页 |
·沉淀法 | 第11-12页 |
·氧化过滤 | 第12-13页 |
·生物法 | 第13页 |
·铁屑微电解法 | 第13-14页 |
·液膜分离法 | 第14页 |
·电解法 | 第14页 |
·其他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实验材料简介 | 第15-19页 |
·分子筛概述 | 第15-16页 |
·硅藻土概述 | 第16-18页 |
·絮凝剂简介 | 第18-19页 |
·研究复合材料的意义及方向 | 第19-20页 |
·研究复合材料的意义 | 第19-20页 |
·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 第20页 |
·国内外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物理法 | 第22-23页 |
·化学法 | 第23-24页 |
·国内外吸附法除锰现状 | 第24-25页 |
·课题的研究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用水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静态除锰实验方法 | 第28页 |
·单体材料的活化 | 第28-29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9页 |
·复合材料活化条件和最优配比的选择 | 第29页 |
·絮凝剂复配条件的确定 | 第29页 |
·动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材料的分析方法 | 第30页 |
·锰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相关计算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单体材料除锰性能 | 第32-36页 |
·单体材料的除锰效果 | 第32-33页 |
·单体材料的活化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除锰的影响 | 第36-45页 |
·不同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处理废水中的锰 | 第36-40页 |
·研磨法制备复合材料的条件 | 第36-38页 |
·球磨法制备复合材料的条件 | 第38-39页 |
·不同方法制备复合材料除锰效果比较 | 第39-40页 |
·复合絮凝剂制备 | 第40-44页 |
·絮凝剂的选择 | 第40-42页 |
·絮凝剂配比 | 第42页 |
·絮凝剂用量和静置时间对浊度及锰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复合材料与絮凝剂的复配模型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纳米复合材料静态除锰性能测试 | 第45-52页 |
·接触时间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复合材料投加量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原水 pH 对复合材料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废水中铁(Ⅲ)对复合材料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废水中总固体悬浮物(SS)对复合材料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复合材料与单体材料对实际煤矿废水的处理效果的对比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纳米复合材料动态除锰性能测试 | 第52-58页 |
·纳米复合材料动态除锰性能测试 | 第52-57页 |
·沉降时间与取水高度对除锰及浊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复合材料投加量对除锰的影响 | 第54页 |
·进水量对除锰的影响 | 第54-56页 |
·复合材料与分子筛动态除锰效果的对比 | 第56-57页 |
·复合材料处理含锰废水工艺流程 | 第57-58页 |
·处理工艺流程 | 第57页 |
·工艺说明 | 第57-58页 |
第七章 材料的表征 | 第58-63页 |
·复合材料的XRD 分析 | 第58-59页 |
·复合材料的IR 分析 | 第59-61页 |
·含锰废水处理机理初探 | 第61-63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