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恶搞”现象的文化解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前言 | 第8-15页 |
第一节: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5页 |
一、出现在报纸、新闻周刊、网络上的报道和评论 | 第9-11页 |
二、主流学术媒体的开始关注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 第11-15页 |
第二章:恶搞现象概述 | 第15-33页 |
第一节:“恶搞”一词的来历 | 第15-19页 |
第二节:恶搞文化的历史沿革 | 第19-27页 |
第三节:恶搞的类型 | 第27-33页 |
一、文字类恶搞 | 第27-28页 |
二、图片类恶搞 | 第28-29页 |
三、音乐类恶搞 | 第29-30页 |
四、视频影像类恶搞 | 第30-32页 |
五、游戏类恶搞 | 第32-33页 |
第三章:恶搞文化的征候分析 | 第33-75页 |
第一节:恶搞:娱乐时代的一场大众狂欢 | 第33-43页 |
一、我们身处在大众娱乐时代 | 第33-34页 |
二、我们是如何进入大众娱乐时代的 | 第34-36页 |
三:笑——狂欢的最高原则 | 第36-38页 |
四:恶搞文本的制笑机制 | 第38-43页 |
第二节:解构:恶搞的颠覆力量 | 第43-54页 |
一、当代中国恶搞文化的后现代语境辨析 | 第43-44页 |
二、恶搞解构的对象 | 第44-48页 |
三、解构的狂欢化修辞技巧 | 第48-54页 |
第三节:恶搞背后的话语权之争 | 第54-63页 |
一、什么是话语权 | 第55-56页 |
二、恶搞:文化草根在公共领域的集体发声 | 第56-63页 |
第四节:恶搞成为一种特殊的批评样式 | 第63-75页 |
一、关于恶搞是否是一种批评样式的争论 | 第63-65页 |
二、恶搞成为一种批评样态的原因 | 第65-71页 |
三、“恶搞”这种批评形式的特点 | 第71-74页 |
四、恶搞式批评的局限性 | 第74-75页 |
第四章:恶搞带来的挑战 | 第75-94页 |
第一节:我们会娱乐至死吗? | 第75-82页 |
一、娱乐的狂欢带来的审美(丑)疲劳和审美退化 | 第79-81页 |
二、恶搞无度化挑战政治、道德底线 | 第81-82页 |
第二节:恶搞成为另一种话语暴力 | 第82-94页 |
一、恶搞文化充斥流氓话语 | 第83-85页 |
二、恶搞背后强大的哄客意志 | 第85-94页 |
第五章:恶搞文化的命运 | 第94-105页 |
第一节:恶搞文化只是一种仪式的抵抗 | 第94-100页 |
一、亚文化的仪式抵抗 | 第94-96页 |
二、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 | 第96-100页 |
第二节:恶搞遭到商业文化的收编 | 第100-105页 |
结语 | 第105-10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后记 | 第113-114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