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 第9页 |
·太阳能的优势 | 第9-10页 |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 第10-11页 |
·光催化反应研究历史与反应机理 | 第11-14页 |
·光催化反应研究历史 | 第11-13页 |
·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紫外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 | 第14-15页 |
·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 | 第15-16页 |
·影响光催化材料活性的因素 | 第16页 |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样品表征方法 | 第21-25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21页 |
·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21-2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 | 第21页 |
·比表面和孔结构的测定 | 第21-22页 |
·程序升温热分析(TG-DSC) | 第22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2页 |
·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spectroscopy) | 第2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2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2-23页 |
·元素分析(EA) | 第23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23页 |
·光电导(PC)分析 | 第23页 |
·CO_2吸附性能分析 | 第23页 |
·荧光显微镜分析 | 第23页 |
·光催化活性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超薄C_3N_4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5-43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样品合成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0页 |
·焙烧时间对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焙烧时间对样品结构的影响和红外吸收光谱测量 | 第28页 |
·焙烧时间对样品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28-29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的厚度测量 | 第29-30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的元素分析 | 第30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2-34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的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分析 | 第34-37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对CO_2吸附能力的分析 | 第37页 |
·微波辅助烧结样品光催化还原CO_2能力的分析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4章 G-C_3N_4纳米管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3-60页 |
·前言 | 第43页 |
·样品制备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6页 |
·G-C_3N_4纳米管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4-45页 |
·G-C_3N_4纳米管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45-46页 |
·G-C_3N_4纳米管的X射线衍射分析与元素分析 | 第46-47页 |
·G-C_3N_4纳米管的固体紫外漫反射分析与荧光发光分析 | 第47-49页 |
·G-C_3N_4纳米管的荧光显微镜照片分析 | 第49页 |
·G-C-3N_4纳米管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49-54页 |
·G-C_3N_4纳米管的光电导性能测定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论文发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