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Ⅲ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构效关系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分类 | 第13-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经 | 第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 第15-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 第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 第17-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抗肝脏毒性作用 | 第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 第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其他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 | 第18-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修饰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瑞香狼毒植物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瑞香狼毒简介 | 第20-21页 |
·瑞香狼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 第21页 |
·瑞香狼毒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新狼毒素 B的来源、结构、性质及其生物活性 | 第22-23页 |
·新狼毒素 B的来源、结构及性质 | 第22页 |
·新狼毒素 B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新狼毒素 B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5页 |
·样品、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样品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新狼毒素 B的提取与分离 | 第25-27页 |
·提取及预处理 | 第25-27页 |
·新狼毒素 B的分离及纯化 | 第27页 |
·新狼毒素 B比旋光度的测定 | 第27页 |
·新狼毒素 B衍生物的合成与分离纯化 | 第27-33页 |
·新狼毒素 B单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 | 第27-28页 |
·新狼毒素 B二及三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 | 第28页 |
·新狼毒素 B四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 | 第28-29页 |
·合成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29页 |
·新狼毒素 B单甲醚化衍生物的合成与分离纯化 | 第29-30页 |
·新狼毒素 B二甲醚化衍生物的合成与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新狼毒素 B三、四甲醚化衍生物的合成与分离纯化 | 第31-32页 |
·新狼毒素 B羰基还原产物的合成与分离纯化 | 第32页 |
·新狼毒素 B肟化衍生物的合成与分离纯化 | 第32-33页 |
·化合物的纯度检测 | 第33页 |
·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 第33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3页 |
·新狼毒素 B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 第33-35页 |
·供试材料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5-56页 |
·新狼毒素 B衍生物的理化性质 | 第35-36页 |
·新狼毒素 B衍生物的纯度检测结果 | 第36页 |
·新狼毒素 B衍生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36-50页 |
·化合物 D的结构解析 | 第36-40页 |
·化合物 C的结构解析 | 第40-42页 |
·化合物 B的结构解析 | 第42-44页 |
·化合物 A的结构解析 | 第44-47页 |
·化合物 F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47页 |
·化合物 E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47-48页 |
·化合物 E_1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48页 |
·化合物 J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48-49页 |
·化合物 G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49页 |
·化合物 E_3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49-50页 |
·化合物 H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50页 |
·新狼毒素B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 第50-54页 |
·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 | 第54-56页 |
·新狼毒素 B脂溶性的改变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 第54页 |
·新狼毒素 B的羰基的改变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 第54页 |
·不同位置酚羟基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6-59页 |
·新狼毒素 B的提取分离 | 第56页 |
·合成方法和路线的选择 | 第56-57页 |
·合成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57-58页 |
·合成产物的代表性 | 第58页 |
·新狼毒素 B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