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真武油田真35断块聚合物驱优化方案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1页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第11-21页
   ·构造特征第11-13页
   ·沉积环境及岩性特征第13-14页
   ·油层分布特征第14-16页
     ·受沉积环境影响及断层控制,油砂体含油面积小,储量少第14-15页
     ·油层厚度为中~厚层,平面连通性较差,纵向叠合程度较低第15-16页
   ·储层非均质特征第16-19页
     ·平面非均质性第16-18页
     ·层间非均质性第18-19页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相渗特征第19-20页
     ·孔隙类型第19页
     ·孔喉特征第19-20页
   ·流体性质及油层温度和压力第20-21页
第三章 开发效果评价第21-35页
   ·开发历程及现状第21-22页
     ·开发历程第21-22页
     ·开发现状第22页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第22-29页
     ·地层能量状况评价第23页
     ·含水上升规律分析第23-27页
     ·产量递减分析第27-28页
     ·水驱采收率及可采储量测算第28-29页
   ·存在问题分析第29-35页
     ·层系开发效果得到不断改善,但高含水期水驱效果变差第29-31页
     ·平面矛盾较为突出第31-32页
     ·层间矛盾更为明显第32-33页
     ·受地层条件限制,多数油井受效方向单一,注采结构不合理第33-35页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第35-53页
   ·油藏数值模拟第35-41页
     ·模拟工区第35页
     ·模拟器的选用第35-36页
     ·网格模型第36-37页
     ·边水及外边界处理第37-38页
     ·油藏工程参数模型第38-41页
     ·产量模型第41页
   ·精细历史拟合第41-50页
     ·历史拟合工作制度与拟合指标第41页
     ·对模型参数全面检查工作第41-42页
     ·模型参数的调参原则第42-43页
     ·历史拟合过程第43-50页
   ·模拟层开采状况分析第50-53页
第五章 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第53-62页
   ·剩余油平面分布第54-56页
   ·剩余油纵向分布第56-58页
   ·油藏剩余油潜力综合评价第58-62页
第六章 聚合物驱可行性分析第62-67页
   ·油藏条件适合聚合物驱第62-63页
   ·中高含水期越早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第63-67页
第七章 聚合物驱井网调整部署第67-74页
   ·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第67-69页
   ·井网调整原则第69页
   ·井网优化及具体调整部署意见第69-74页
第八章 聚合物驱剂选择与评价第74-81页
   ·聚合物类型筛选第74-76页
   ·聚合物KYPAM 分子量的确定第76页
   ·KYPAM 增粘性第76-77页
   ·KYPM 的热氧稳定性第77-78页
   ·热氧稳定剂体系粘温、粘切特性第78-79页
   ·聚合物驱油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第79-80页
   ·真武油田真35 断块聚合物驱配方的确定第80-81页
第九章 聚合物驱参数优化第81-91页
   ·注入速度及注采比确定第81-83页
   ·配产配注的确定第83页
     ·配产配注原则第83页
     ·配产配注第83页
   ·段塞量的确定第83-84页
   ·段塞结构及段塞尺寸优化第84-85页
   ·聚合物用量第85-86页
   ·聚合物驱效果预测第86-88页
   ·初步经济评价第88页
   ·监测系统及方案实施要求第88-91页
     ·监测系统第88-89页
     ·方案实施要求第89-91页
结论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庆咸原油管道工艺方案研究
下一篇:阿尔及利亚H区块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