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城中村人——我国城市化的产物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11-12页 |
·社会权利贫困理论与可行能力理论 | 第11页 |
·个体的处境与社会结构的关联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的设计 | 第15-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石家庄市城中村现行主要政策 | 第18-23页 |
·石家庄城中村基本情况 | 第18页 |
·石家庄城中村改造实施的政策 | 第18-23页 |
·石家庄市城中村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及安置情况 | 第18-20页 |
·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政策 | 第20-23页 |
3 田野选择与基本情况 | 第23-36页 |
·魏村基本情况及深入访谈描述 | 第23-27页 |
·村委会成员贿选问题严重,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 第25页 |
·就业困难,就业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 | 第25-26页 |
·村民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 第26-27页 |
·南村基本情况及深度访谈描述 | 第27-30页 |
·贿选问题更为严重 | 第27-28页 |
·村民未来生活无着落 | 第28页 |
·村干部一手遮天,村民基本权利丧失 | 第28-29页 |
·身份的转变使村民失落感严重 | 第29-30页 |
·京村基本情况及深度访谈描述 | 第30-32页 |
·社会保险几乎没有建立,传统的养老方式难以维系 | 第30页 |
·医疗保险“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 第30-31页 |
·生活成本增加 | 第31页 |
·村干部贪污腐败问题严重,无视村民利益 | 第31-32页 |
·访谈小结 | 第32-36页 |
·就业培训有名无实,忽视城中村人真正需求 | 第32-33页 |
·城中村人小农意识广泛存在 | 第33页 |
·城中村人自我认同模糊,处于游离状态 | 第33-34页 |
·城市生活成本加大,就业不稳定,使得村民对未来生活极度担忧 | 第34页 |
·贿选现象较普遍,村干部贪污腐败严重 | 第34-35页 |
·部分村庄处于“双排斥”的真空地带,造就改造中的新的边缘群体 | 第35-36页 |
4 分析与结论 | 第36-40页 |
·城中村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长期以来的二元社会结构 | 第36页 |
·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延续与农村宗族势力影响 | 第36-37页 |
·可行能力缺失 | 第37-38页 |
·发展的真正目的与政府责任的缺失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5 讨论 | 第40-42页 |
·构建城中村人和谐社会的策略 | 第40-41页 |
·由失地补偿款中划取专项资金,统一建立完善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0页 |
·针对城中村人现有知识水平和就业倾向,进行职业教育,做好就业服务,促进城中村人就业 | 第40页 |
·建立健全基层权利监督制度 | 第40-41页 |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建设配套的文化体育等设施,引导城中村人健康生活,积极融入城市 | 第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