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众与网众传播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网众传播的崛起 | 第10-48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8页 |
·传播与媒介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0-11页 |
·互联网与手机扩散跨越“起飞点” | 第11-13页 |
·媒体系统大变局 | 第13-18页 |
·研究问题与关键概念 | 第18-35页 |
·研究问题 | 第18页 |
·关于人群的种种想象 | 第18-20页 |
·网络化用户 | 第20-21页 |
·网众 | 第21-28页 |
·网众传播 | 第28-35页 |
·理论取向与方法 | 第35-42页 |
·结构中的主体 | 第35-39页 |
·“社会史”范式与“媒介去中心化” | 第39-41页 |
·实证与阐释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 第42-46页 |
·网络社会与社会网络 | 第43-44页 |
·互联网与Web2.0 | 第44-45页 |
·受众研究 | 第45-46页 |
·本文框架 | 第46-48页 |
第2章 网众传播的语境 | 第48-63页 |
·大众社会到网络社会及新的媒介图景 | 第48-57页 |
·大众社会 | 第48-50页 |
·网络社会 | 第50-52页 |
·媒介图景 | 第52-57页 |
·中国社会里的网众与非网众 | 第57-63页 |
·网众的构成情况 | 第57-59页 |
·网众传播对非网众的意义 | 第59-63页 |
第3章 网众:结构中的主体 | 第63-97页 |
·网络化: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融合 | 第63-67页 |
·信息过滤机制:搜索引擎与协作过滤 | 第67-73页 |
·搜索引擎 | 第68-70页 |
·协作过滤 | 第70-73页 |
·赋权:网众的生产能力与行为 | 第73-79页 |
·受众与生产 | 第74-75页 |
·生产“内容” | 第75-77页 |
·生产“渠道” | 第77-78页 |
·生产“社群” | 第78-79页 |
·约束:趋于真实的身份和越来越少的隐私 | 第79-90页 |
·“超级全视监狱” | 第79-81页 |
·趋于真实和固定的身份 | 第81-87页 |
·隐私新观念 | 第87-90页 |
·走向群体智慧还是群体极化? | 第90-97页 |
·群体智慧 | 第90-91页 |
·群体极化 | 第91-93页 |
·反对决定论:网众的选择 | 第93-97页 |
第4章 社会性媒体:网众传播的工具和空间 | 第97-132页 |
·社会性媒体的特征 | 第97-106页 |
·所有者隐身幕后 | 第98-99页 |
·人人均可参与 | 第99-100页 |
·形成社会网络 | 第100-101页 |
·用户创造内容 | 第101-102页 |
·聚合内容“源”,形成内容“流” | 第102-104页 |
·不同社会性媒体网络化 | 第104-106页 |
·社会性媒体的种类 | 第106-120页 |
·个人出版与个人广播 | 第107页 |
·公共讨论与在线论坛 | 第107-109页 |
·推特:微内容广播流 | 第109-112页 |
·对等通信和群体沟通 | 第112-113页 |
·内容共享和大众分类 | 第113-114页 |
·社交网站 | 第114-115页 |
·协作编撰和你问我答 | 第115-117页 |
·虚拟世界 | 第117-120页 |
·大众媒体与社会性媒体的实力对比与变化趋势 | 第120-132页 |
·社会性媒体兴旺与大众媒体改造 | 第120-121页 |
·以美国报业衰退为个案的探讨 | 第121-128页 |
·中国的大众媒体与社会性媒体 | 第128-130页 |
·对趋势的推测 | 第130-132页 |
第5章 网众传播中信息流动的特征与模式 | 第132-170页 |
·网众传播的四种规制形态 | 第132-137页 |
·《系统》在博客圈中的传播 | 第137-155页 |
·《系统》一文的发表与“消失” | 第137-139页 |
·《系统》全文在博客圈中的扩散 | 第139-144页 |
·关于《系统》的信息流动的分析 | 第144-155页 |
·五个网众传播案例中的信息流动情况分析 | 第155-164页 |
·《WIP 报告2009》 | 第156-157页 |
·“最牛钉子户” | 第157-160页 |
·“华南虎照事件” | 第160-161页 |
·“艳照门” | 第161-163页 |
·“广元柑蛆事件” | 第163-164页 |
·网众传播中信息流动的特征 | 第164-167页 |
·网众传播的模式 | 第167-170页 |
第6章 网众传播:权力的博弈 | 第170-186页 |
·对网众传播的再思考 | 第170-174页 |
·工具与场域 | 第170-171页 |
·权力的博弈 | 第171-172页 |
·权力博弈分析 | 第172-174页 |
·网众与大众媒体的权力博弈 | 第174-177页 |
·网众与政治力量的权力博弈 | 第177-181页 |
·网众与市场力量的权力博弈 | 第181-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结论 | 第186-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1页 |
致谢 | 第201-20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02-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