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软岩巷道底臌机理分析及治理加固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1 绪论 | 第15-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软岩巷道底臌产生的原因 | 第18页 |
| ·软岩巷道底臌机理研究 | 第18-20页 |
|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拟解决问题 | 第21-22页 |
| 2 软岩巷道底臌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 第22-40页 |
| ·软岩巷道底臌的特征 | 第22页 |
| ·软岩巷道底臌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 ·围岩性质与结构状态 | 第22-23页 |
| ·岩层应力 | 第23页 |
| ·水理作用 | 第23页 |
| ·支护强度 | 第23-24页 |
| ·巷道断面形状 | 第24页 |
| ·软岩巷道底臌防治措施 | 第24-39页 |
| ·支护加固法 | 第24-32页 |
| ·卸压法 | 第32-37页 |
| ·联合支护法 | 第37-38页 |
| ·底臌防治措施的选择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软岩巷道底臌力学机理分析 | 第40-52页 |
| ·应力型底臌 | 第40-49页 |
| ·应力型底臌力学模型 | 第40-42页 |
| ·底臌支护荷载P_0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 ·工程算例 | 第47-49页 |
| ·膨胀型底臌 | 第49-50页 |
| ·膨胀型底臌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 ·膨胀型底臌发生的过程 | 第50页 |
| ·塑性挤出型底臌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顾北矿巷道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52-55页 |
| ·测试内容 | 第52页 |
| ·采样的基本要求 | 第52页 |
| ·试件加工与测试 | 第52-54页 |
| ·岩石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54-55页 |
| 5 深井软岩巷道底臌数值模拟 | 第55-75页 |
| ·三维快速拉格朗日算法概述 | 第55页 |
| ·FLAC~(3D)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 第55-57页 |
| ·FLAC~(3D)的特点 | 第55-56页 |
| ·FLAC~(3D)的适用范围 | 第56-57页 |
| ·FLAC~(3D)计算原理 | 第57-59页 |
| ·三维空间离散 | 第57页 |
| ·空间差分 | 第57-58页 |
| ·节点的运动方程与时间差分 | 第58-59页 |
| ·顾北矿典型巷道数值模型与分析 | 第59-74页 |
| ·计算条件 | 第59-60页 |
| ·计算模型 | 第60-61页 |
| ·三维弹塑性分析 | 第61-63页 |
| ·底臌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3-73页 |
| ·模型Ⅰ、Ⅱ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6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加固工程应用与效果评价 | 第75-91页 |
| ·工程概述 | 第75-76页 |
| ·顾北矿11-2胶带机上山工程概况 | 第75-76页 |
|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方案的选择 | 第76-78页 |
|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的原则 | 第76-77页 |
|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方案的选择 | 第77-78页 |
| ·底臌治理与底板锚注加固施工 | 第78-80页 |
| ·顾北煤矿11-2轨道上山底臌防治方案 | 第78-80页 |
| ·现场监测与效果评价 | 第80-89页 |
| ·监测目的 | 第80页 |
| ·监测内容 | 第80-82页 |
| ·测试点现场布置 | 第82-83页 |
| ·围岩松动圈测试及分析 | 第83-85页 |
| ·巷道底板收敛测试及分析 | 第85-87页 |
| ·衬砌钢筋和底板受力测试及分析 | 第87-89页 |
| ·效果评价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 ·主要结论 | 第91-92页 |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