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微生物冶金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微生物冶金研究的历史 | 第11-12页 |
·铜矿生物浸出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浸矿细菌的种类及其应用 | 第13-15页 |
·浸矿细菌的种类 | 第13-14页 |
·混合细菌浸矿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紫外诱变育种 | 第15页 |
·细菌浸矿机理研究 | 第15-19页 |
·直接作用 | 第15-16页 |
·间接作用 | 第16-17页 |
·复合作用 | 第17-19页 |
·电化学作用理论 | 第18页 |
·初级次级反应理论 | 第18-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实验矿石 | 第20-21页 |
·菌种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实验药剂及实验仪器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细菌培养及驯化 | 第23-24页 |
·摇瓶培养 | 第23页 |
·固体培养 | 第23-24页 |
·细菌混合培养 | 第24页 |
·紫外线诱变 | 第24页 |
·复合诱变初探 | 第24页 |
·摇瓶浸出 | 第24页 |
·细菌生理特性研究 | 第24-25页 |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第25页 |
·亚铁滴定测定 | 第2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页 |
·pH测定 | 第25页 |
·细菌计数 | 第25-26页 |
第3章 细菌基本生理特性及诱变生长的研究 | 第26-40页 |
·温泉菌T.a的理化性质 | 第26页 |
·细菌混合比例及pH值确定 | 第26-28页 |
·混合比例对Fe~(2+)氧化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混合比例对S氧化的影响 | 第27-28页 |
·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8-31页 |
·温度对T.f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29页 |
·温度对温泉中度嗜热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温度对混合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Cu~(2+)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Cu~(2+)对细菌氧化Fe~(2+)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Cu~(2+)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紫外诱变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33-35页 |
·紫外诱变对T.f菌的影响 | 第33-34页 |
·紫外诱变对彭州温泉中度嗜热菌T.a的影响 | 第34页 |
·紫外诱变对混合菌T.m影响 | 第34-35页 |
·诱变过程中的问题与方法探讨 | 第35-37页 |
·低温处理在浸矿细菌紫外诱变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单因子诱变浸矿细菌的缺陷性 | 第36-37页 |
·复合诱变研究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黄铜矿细菌摇瓶浸出实验研究 | 第40-47页 |
·黄铜矿有无菌浸出体系对比实验研究 | 第40-41页 |
·不同菌种对黄铜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摇瓶浸出条件正交实验研究 | 第42-43页 |
·诱变后T.f菌正交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诱变后混合菌T.m正交实验结果 | 第43页 |
·紫外诱变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复合诱变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基本结论 | 第47-4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