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超声换能器及其驱动电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 ·功率超声与超声换能器 | 第14-18页 |
| ·功率超声概述 | 第14页 |
| ·功率超声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4-16页 |
| ·小型功率超声换能器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功率超声在细胞微操作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功率超声信号源 | 第18-21页 |
| ·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18-20页 |
| ·设计需求和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任务 | 第21-22页 |
| ·本论文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本论文主要任务 | 第21-22页 |
| 第2章 超声换能器相关理论与系统设计 | 第22-33页 |
| ·超声换能器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 ·压电效应 | 第23页 |
| ·压电陶瓷 | 第23-24页 |
| ·超声变幅杆的设计理论 | 第24-27页 |
| ·一维细杆的理论模型 | 第24-26页 |
| ·变幅杆的选型 | 第26页 |
| ·复合变幅杆的四端网络设计理论 | 第26-27页 |
| ·驱动电路的频率跟踪方法设计 | 第27-31页 |
| ·概述 | 第27-28页 |
| ·锁相式频率跟踪 | 第28-30页 |
| ·电流反馈式频率跟踪 | 第30-31页 |
| ·微细超声换能器系统的基本框架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微细超声换能器设计及制作 | 第33-49页 |
| ·微细超声换能器系统的设计需求 | 第33-34页 |
| ·微细超声换能器本体设计 | 第34-37页 |
| ·换能器功能分析 | 第34-35页 |
| ·材料选取 | 第35-36页 |
| ·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 ·微细超声换能器的有限元设计与分析 | 第37-47页 |
| ·有限元设计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和设计流程 | 第39-40页 |
| ·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 ·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 ·模态分析 | 第43-44页 |
| ·谐响应分析 | 第44-47页 |
| ·微细超声换能器加工与制作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功率信号源设计与实现 | 第49-64页 |
| ·原有驱动电路 | 第49-50页 |
| ·功率信号源总体设计 | 第50-52页 |
| ·系统框图 | 第50-51页 |
| ·硬件基板构成 | 第51-52页 |
| ·系统电源与地线设计 | 第52页 |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52-61页 |
| ·频率发生模块设计 | 第52-54页 |
| ·功率放大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 ·信号采样与处理模块设计 | 第56-58页 |
| ·自适应滤波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 ·微控制器模块设计 | 第59-60页 |
|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第60-61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1-62页 |
| ·制作与装配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5章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64-79页 |
| ·换能器性能参数测试 | 第64-68页 |
| ·振幅测试 | 第64-66页 |
| ·谐振频率和工作模态测试 | 第66-67页 |
| ·数据分析 | 第67-68页 |
| ·功率信号源的性能测试 | 第68-73页 |
| ·信号发生模块测试 | 第68-69页 |
| ·功率放大模块测试 | 第69-70页 |
| ·有效值处理模块测试 | 第70-72页 |
| ·闭环扫描模块测试 | 第72-73页 |
| ·细胞微操作实验研究 | 第73-78页 |
| ·垂直超声穿刺 | 第74页 |
| ·水平静力穿刺 | 第74-76页 |
| ·穿刺瞬态响应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79-80页 |
|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附录 | 第86页 |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
| 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