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历史轨迹:弧上的舞者 | 第14-25页 |
| (一) 天真的起跳:有裂纹的花瓶 | 第15-17页 |
| (二) 温情的上升:人性似水 | 第17-19页 |
| (三) 痛苦的落地:撕裂与迷惘 | 第19-21页 |
| (四) 执拗的反弹:沉默的墙 | 第21-23页 |
| (五) 演化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 第23-25页 |
| 二、叙事策略:弧上的琐思 | 第25-36页 |
| (一) 叙事视角:第一人称 | 第25-26页 |
| (二) 叙事手法:死亡结局与心理剖析 | 第26-30页 |
| (三) 叙事立场:平民叙事 | 第30-31页 |
| (四) 叙事倾向:泛道德化 | 第31-32页 |
| (五) 叙事语言:粗粝锋芒 | 第32-36页 |
| 三、梁晓声的意义:我加了一块砖 | 第36-45页 |
| (一) 人格魅力:站直了不容易 | 第36-37页 |
| (二) 创作特色与局限:欲说 | 第37-42页 |
| (三) 文学史定位: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第42-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1:参考书目 | 第49-52页 |
| 附录2:梁晓声创作年表 | 第52-60页 |
| 附录3:梁晓声评论年表 | 第6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