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37页 |
一、选题意义与目的 | 第9-15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5-22页 |
三、史料之介绍与分析 | 第22-37页 |
第一章 五代以前的岭南 | 第37-55页 |
第一节 岭南历史地理沿革 | 第37-43页 |
第二节 隋代以前岭南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43-45页 |
第三节 隋唐时期岭南的发展 | 第45-55页 |
一、政治方面 | 第46-48页 |
二、经济方面 | 第48-51页 |
三、军事方面 | 第51-55页 |
第二章 岭南刘氏藩镇地位的确立 | 第55-89页 |
第一节 唐末五代初年岭南地区的群雄纷争 | 第55-61页 |
一、广管地区 | 第56页 |
二、容管地区 | 第56-57页 |
三、桂管地区 | 第57-58页 |
四、邕管地区 | 第58页 |
五、安南地区 | 第58-61页 |
第二节 刘氏军事集团的崛起:刘谦经营封州 | 第61-73页 |
一、南汉主刘氏的家世 | 第61-66页 |
二、南汉主刘氏的族属 | 第66-68页 |
三、刘谦在岭南的发迹 | 第68-71页 |
四、刘谦在刘氏藩镇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 第71-73页 |
第三节 刘氏藩镇地位的确立 | 第73-89页 |
一、刘隐的生平 | 第73-76页 |
二、刘隐巩固势力的努力与战果 | 第76-83页 |
三、刘隐的治理之术与效果 | 第83-89页 |
第三章 南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高祖与殇帝朝之政局 | 第89-130页 |
第一节 自立为天子:刘龑建立南汉国 | 第89-102页 |
一、刘龑的名字与生平 | 第90-93页 |
二、刘龑壮大刘氏集团的努力与成果 | 第93-98页 |
三、南汉政权的建立 | 第98-102页 |
第二节 励精图治:南汉立国时期的政治 | 第102-114页 |
一、立国诸政 | 第102-109页 |
二、治国方针与施行 | 第109-114页 |
第三节 国事日非:高祖晚期政局 | 第114-122页 |
一、高祖晚年之奢暴 | 第115-116页 |
二、士人地位的下降与离心 | 第116-119页 |
三、宦官势力的滥觞 | 第119-122页 |
第四节 昙花一现:殇帝时政局 | 第122-128页 |
一、刘玢其人及皇位继承风波 | 第123-126页 |
二、刘玢朝的腐败政局 | 第126-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四章 南汉政权的传承与发展:中宗与后主时期之政局 | 第130-156页 |
第一节 每况愈下:中宗朝政局 | 第130-143页 |
一、刘晟其人及夺位风波 | 第130-133页 |
二、巩固帝位 | 第133-137页 |
三、拓展疆域 | 第137-139页 |
四、宦官势力发展壮大 | 第139-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二节 走向灭亡:后主时代政局 | 第143-152页 |
一、刘银其人及继位 | 第143-144页 |
二、刘银之奢纵与暴敛于民 | 第144-146页 |
三、宦官势力达到巅峰 | 第146-152页 |
第三节 南汉皇统的传承与年号变化 | 第152-156页 |
第五章 南汉的终结与总结 | 第156-188页 |
第一节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 | 第156-160页 |
一、中原王朝的形势 | 第156-158页 |
二、南方诸政权的形势 | 第158-160页 |
第二节 南汉灭亡 | 第160-175页 |
一、南汉战前形势 | 第160-166页 |
二、南汉的灭亡 | 第166-175页 |
第三节 南汉君臣入宋后的生活 | 第175-179页 |
一、刘鋠君臣的晚年生活 | 第175-177页 |
二、对刘鋠的评价 | 第177-178页 |
三、刘氏后人在宋代的生活 | 第178-179页 |
第四节 南汉立国与存续之历史条件分析 | 第179-188页 |
一、外部环境分析 | 第179-182页 |
二、内部根源解剖 | 第182-185页 |
三、南汉灭亡的原因 | 第185-188页 |
第六章 南汉的疆域 | 第188-220页 |
第一节 南汉的疆域沿革 | 第188-200页 |
一、高祖时代(917年—942年) | 第188-195页 |
二、殇帝时代(942年—943年) | 第195页 |
三、中宗时代(943年—958年) | 第195-199页 |
四、后主时代(958年—971年) | 第199-200页 |
第二节 南汉的地方行政区划 | 第200-203页 |
第三节 南汉的都城 | 第203-220页 |
一、南汉以前的广州 | 第203-205页 |
二、南汉的都城 | 第205-220页 |
第七章 南汉与中朝的交往 | 第220-240页 |
第一节 刘氏藩镇臣属于中朝(901年—917年) | 第220-232页 |
一、臣属关系的建立 | 第221-227页 |
二、臣属关系的内容与实质 | 第227-230页 |
三、臣属关系的影响 | 第230-232页 |
第二节 南汉与中朝的交往(917年—960年) | 第232-240页 |
一、与后梁臣属关系的破裂 | 第232-234页 |
二、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交往 | 第234-238页 |
三、南汉与中朝交往的特点 | 第238-240页 |
第八章 南汉与周边政权的交往 | 第240-276页 |
第一节 南汉与周边政权的交往 | 第240-264页 |
一、南汉与马楚的交往 | 第240-249页 |
二、南汉与闽的交往 | 第249-252页 |
三、南汉与南平的交往 | 第252-255页 |
四、南汉与吴越的交往 | 第255-257页 |
五、南汉与吴——南唐的交往 | 第257-264页 |
第二节 南汉与周边政权交往的特点 | 第264-268页 |
第三节 南汉与安南的交往 | 第268-276页 |
一、交往表 | 第269-270页 |
二、交往概况分析 | 第270-274页 |
三、交往的特点 | 第274-276页 |
第九章 南汉的经济 | 第276-298页 |
第一节 南汉经济发展的基础 | 第276-288页 |
一、物产资源 | 第276-283页 |
二、产业资源 | 第283-285页 |
三、交通条件 | 第285-288页 |
第二节 南汉发展经济的举措 | 第288-290页 |
第三节 南汉经济发展的实绩 | 第290-297页 |
一、农业生产的增长 | 第290-291页 |
二、手工业生产的提高 | 第291-292页 |
三、商业贸易的活跃 | 第292-293页 |
四、南汉的人口增加 | 第293-297页 |
小结 | 第297-298页 |
第十章 南汉的文化与宗教 | 第298-315页 |
第一节 南汉的文化 | 第298-305页 |
一、文化发展的实绩 | 第298-303页 |
二、文化发展的原因 | 第303-305页 |
第二节 南汉的宗教 | 第305-315页 |
一、南汉的佛教 | 第305-312页 |
二、南汉的道教 | 第312-315页 |
结语 | 第315-317页 |
附录一 南汉刘氏世系表 | 第317-318页 |
附录二 南汉大事年表 | 第318-334页 |
附录三 南汉研究成果一览 | 第334-336页 |
引用书目 | 第336-3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348-349页 |
后记 | 第3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