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七星瓢虫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六斑月瓢虫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茶蚜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七星瓢虫与六斑月瓢虫形态特征的观察比较 | 第17-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页 |
| ·试验虫源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4页 |
| ·七星瓢虫与六斑月瓢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 第17-24页 |
| ·七星瓢虫与六斑月瓢虫卵的形态比较 | 第17-19页 |
| ·七星瓢虫与六斑月瓢虫幼虫的形态比较 | 第19-21页 |
| ·七星瓢虫与六斑月瓢虫蛹的形态比较 | 第21页 |
| ·七星瓢虫与六斑月瓢虫成虫的形态比较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效应 | 第24-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供试虫源 | 第24页 |
| ·试验条件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公式 | 第24-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 ·七星瓢虫1~4 龄幼虫及雌成虫对茶蚜捕食效应 | 第25-30页 |
| ·七星瓢虫1~4 龄幼虫及雌成虫对茶蚜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 | 第25-28页 |
| ·七星瓢虫1~4 龄幼虫及雌成虫对茶蚜捕食作用的寻找效应 | 第28-30页 |
| ·六斑月瓢虫1~4 龄幼虫及雌成虫对茶蚜捕食效应 | 第30-35页 |
| ·六斑月瓢虫1~4 龄幼虫及雌成虫对茶蚜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 | 第30-33页 |
| ·六斑月瓢虫1~4 龄幼虫及雌成虫对茶蚜捕食作用的寻找效应 | 第33-35页 |
| ·二种瓢虫对茶蚜捕食作用的比较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对4 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 | 第36-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供试虫源 | 第36页 |
| ·试验条件 | 第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 第五章 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自身干扰效应 | 第42-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供试虫源 | 第42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试验条件 | 第42页 |
| ·试验方法 | 第42页 |
|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 第42页 |
| ·数据处理公式 | 第42-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种内干扰对七星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种内干扰对六斑月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 第44-47页 |
| 第六章 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卵低温贮藏 | 第47-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 ·供试虫源 | 第47页 |
| ·试验的主要仪器 | 第47页 |
|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 ·七星瓢虫卵的孵化率测定 | 第47-48页 |
| ·六斑月瓢虫卵的孵化率测定 | 第48-50页 |
| 第七章 有机茶园4 种常用生物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的毒力测定 | 第50-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供试虫源及药剂 | 第50页 |
| ·试验的主要仪器 | 第50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饲毒法 | 第51页 |
| ·玻瓶药膜法 | 第51页 |
| ·数据计算及分析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 ·4 种生物源农药对七星瓢虫雌成虫的毒力 | 第51-53页 |
| ·4 种生物源农药对六斑月瓢虫雌成虫的毒力 | 第53-55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