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我国折扇绘画溯源 | 第10-14页 |
·折扇缘起与我国折扇绘画的产生 | 第10-12页 |
·“画折扇”的传入及其影响 | 第12-14页 |
2 我国折扇绘画创作的初始期 | 第14-20页 |
·文人画思潮影响下的南宋院体画风与我国折扇绘画的产生 | 第14-17页 |
·元代画家和折扇绘画创作 | 第17-19页 |
·明宣宗的折扇绘画创作 | 第19-20页 |
3 我国折扇绘画的兴起与明中期吴门画家的审美嬗变 | 第20-35页 |
·明中期吴门士人心态 | 第20-22页 |
·折扇绘画的兴起与明中期吴门画家的文化生活 | 第22-31页 |
·“尚物”情结下折扇绘画材质、工艺的考究 | 第23-26页 |
·交游闲居中折扇绘画的舒展便携和小景寄情 | 第26-27页 |
·风雅唱和时折扇绘画的交换、应酬之用 | 第27-30页 |
·不耻言利观念转变下折扇绘画的经济功能 | 第30-31页 |
·折扇绘画图式趣味的构建和吴门画家的审美心态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73页 |
图1 《柳桥归骑图》、《山水图》、《松荫高士图》 | 第39-40页 |
图2 《秋山行旅图》、《渔父图》、《隐居图》 | 第40-41页 |
表1 宋元折扇、折扇绘画实物和文献记载情况统计表 | 第41-45页 |
表2 明代嘉靖之前折扇绘画情况统计表 | 第45-49页 |
表3 明中期折扇绘画创作主体分析图、表 | 第49-50页 |
表4 明中期折扇绘画统计表之——沈周、唐寅、文徵明、周臣、仇英、陈道复、钱榖王穀祥、谢时臣、陆治、“浙派” | 第50-70页 |
表5 现存文氏子孙折扇书画统计表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