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策略研究--以重庆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释题与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框架 | 第21-23页 |
2 健康城市本质内涵 | 第23-30页 |
·健康城市理论内涵 | 第23-25页 |
·城市生命体理解 | 第23页 |
·人类生命体理解 | 第23-25页 |
·健康城市运动发展 | 第25-29页 |
·萌芽阶段 | 第25-26页 |
·雏形阶段 | 第26-27页 |
·成熟阶段 | 第27-29页 |
·健康城市本质内涵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 | 第30-38页 |
·城市规划与健康城市的历史关联 | 第30-33页 |
·早期城市规划理论的健康理念 | 第30-31页 |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健康智慧 | 第31-33页 |
·城市规划与健康城市的现实关系 | 第33-36页 |
·城市规划的内容与任务 | 第33-35页 |
·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与需求 | 第35-36页 |
·城市规划与健康城市的关系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健康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内容 | 第38-63页 |
·健康城市规划的主要矛盾与目标 | 第38-40页 |
·健康城市规划的主要矛盾 | 第38-39页 |
·健康城市规划的目标 | 第39-40页 |
·目标导向的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 第40-50页 |
·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 第40-46页 |
·目标指引的内容界定 | 第46-47页 |
·目标导向的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 第47-50页 |
·需求导向的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 第50-54页 |
·人群健康的基本需求 | 第50-53页 |
·需求指引的内容界定 | 第53-54页 |
·需求导向的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 第54页 |
·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 第54-62页 |
·健康城市规划内容 | 第54-56页 |
·健康城市规划指引 | 第56-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健康重庆城市规划差距与任务 | 第63-80页 |
·健康重庆规划建设基础 | 第63-64页 |
·重庆健康空间环境建设差距 | 第64-75页 |
·区域绿地规划建设差距 | 第64-67页 |
·城市开敞空间规划建设差距 | 第67-72页 |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差距 | 第72-74页 |
·健康住区规划建设差距 | 第74-75页 |
·重庆健康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差距 | 第75-78页 |
·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差距 | 第75-77页 |
·医疗设施规划建设差距 | 第77-78页 |
·健康重庆规划建设任务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健康重庆城市规划策略与指引 | 第80-102页 |
·构建健康重庆城市规划总体战略 | 第80-82页 |
·健康重庆建设政府政策导向 | 第80-81页 |
·健康重庆规划核心理念 | 第81页 |
·健康重庆城市规划建设原则 | 第81页 |
·健康重庆城市规划建设总体战略 | 第81-82页 |
·健康重庆空间环境规划策略 | 第82-94页 |
·区域绿地规划策略 | 第82-86页 |
·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策略 | 第86-88页 |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策略 | 第88-91页 |
·城市居住区规划策略 | 第91-94页 |
·健康重庆服务设施规划策略 | 第94-97页 |
·体育设施规划策略 | 第94-96页 |
·医疗设施规划策略 | 第96-97页 |
·健康重庆规划指引 | 第97-101页 |
·健康重庆规划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 第97-100页 |
·健康重庆规划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7 结论 | 第102-104页 |
·研究结论 | 第102页 |
·研究局限 | 第102-103页 |
·今后研究方向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附录 | 第107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