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瘀证的关系探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2页
   ·中医理论研究第12-1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第12-13页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第13-1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瘀证第14-16页
   ·西医理论研究第16-22页
     ·SLE合并AS的流行病学第16-17页
     ·引起SLE合并AS的相关因素第17-19页
     ·西医对血瘀证的认识第19-22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2-27页
   ·研究对象第22页
   ·诊断标准第22-25页
     ·SLE西医诊断标准及活动评分第22-23页
     ·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及量化评分表第23-25页
   ·病例纳入标准第25页
   ·病例排除标准第25页
   ·检查方法及仪器第25-26页
   ·统计方法第26-27页
第三部分 结果第27-32页
   ·三组性别、年龄多重比较第27页
   ·非血瘀组与血瘀组病程统计结果如下第27页
   ·非血瘀组与血瘀组病情活动统计结果如下第27-28页
   ·三组血脂指标比较结果如下第28-29页
   ·三组血沉、CRP及D-二聚体比较结果如下第29页
   ·三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结果如下第29-30页
   ·非血瘀组与血瘀组抗心磷脂抗体比较结果如下第30页
   ·颈动脉IMT与各项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第30-32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2-35页
   ·SLE血瘀证的临床特点第32页
     ·SLE血瘀普遍存在第32页
     ·SLE血瘀证与病程有关第32页
   ·SLE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瘀证的关系第32-35页
     ·SLE血脂与血瘀证第32-33页
     ·SLE血沉、CRP及D-D与血瘀证第33页
     ·SLE抗心磷脂抗体与血瘀证第33页
     ·SLE颈动脉IMT与血瘀证第33-35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缩略语表第40-4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阳泄浊法对慢性肾衰竭阳虚证及甲状腺激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基于络病理论指导下“病证结合,以通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