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树木学论文

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8-11页
   ·天然次生林研究概况第11-14页
     ·植被次生演替与次生林第12-13页
     ·天然次生林的现实与前景第13-14页
   ·生长模型的分类与概述第14-20页
     ·全林分模型第14-15页
     ·径阶分布模型第15页
     ·单木模型第15-17页
     ·建立单木生长模型的方法第17-18页
     ·生长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2 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的整理第20-28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第20页
     ·气候概况第20页
     ·土壤状况第20-21页
     ·资源状况第21页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第21-28页
     ·数据采集第21-22页
     ·数据整理第22-28页
3 研究方法第28-36页
   ·地位级指数第28页
   ·林分密度指数第28页
   ·单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方法第28-32页
     ·对象木的选择第28-29页
     ·相邻木的选择第29页
     ·单木生长模型的构建第29-32页
   ·单木生长模型参数的筛选方法第32-33页
   ·单木枯损模型第33-34页
     ·因变量的定义第34页
     ·自变量的选择第34页
     ·变量的筛选与剔除第34页
   ·模型的检验第34-3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6-53页
   ·地位级指数第36-37页
     ·地位级指数导向曲线第36页
     ·地位级指数第36-37页
   ·林分密度指数第37-38页
     ·最大密度林分N-Dg方程第37页
     ·林分密度指数(SDI)的计算第37-38页
   ·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38-50页
     ·椴树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38-39页
     ·色木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39-40页
     ·白桦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0-41页
     ·枫桦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1-42页
     ·胡桃楸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2-43页
     ·黄菠萝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3-44页
     ·水曲柳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4-45页
     ·榆树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5-46页
     ·杨树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6-48页
     ·柞树胸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第48-50页
   ·单木枯损模型第50-51页
   ·模型的检验第51-53页
     ·单木生长模型的检验第51-52页
     ·单木枯损模型的检验第52-53页
结论与讨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兴安岭阔叶林沼泽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人为采伐干扰的响应
下一篇:基于GIS建立帽儿山林场森林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