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文献综述及论文设想 | 第11-31页 |
| ·概况 | 第11-13页 |
| ·CO_2的来源、危害和利用 | 第11-12页 |
| ·苯乙烯 | 第12-13页 |
| ·工业制备方法 | 第13-18页 |
| ·乙苯催化脱氢法 | 第13-15页 |
| ·乙苯共氧化法 | 第15-16页 |
| ·氧化脱氢法 | 第16页 |
| ·催化脱氢—氢选择性氧化法 | 第16-18页 |
| ·二氧化碳氧化脱氢法 | 第18页 |
| ·反应机理 | 第18-20页 |
| ·氧化循环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 ·乙苯脱氢一步法 | 第19-20页 |
| ·反应耦合作用机制 | 第20页 |
| ·主要催化剂类型 | 第20-27页 |
| ·负载型催化剂 | 第21-24页 |
|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24-26页 |
| ·其他新型催化剂 | 第26-27页 |
| ·尖晶石结构、制备方法及催化应用 | 第27-29页 |
| ·镁铝尖晶石的结构 | 第27页 |
| ·镁铝尖晶石的不同制备方法 | 第27-29页 |
| ·镁铝尖晶石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29页 |
| ·催化剂失活 | 第29-30页 |
| ·选题依据及论文设想 | 第30-3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1-37页 |
| ·试剂及设备 | 第31-3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 ·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实验 | 第33-34页 |
|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 ·反应条件 | 第33页 |
| ·产物分析 | 第33-34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34-35页 |
| ·XRD表征 | 第34页 |
| ·TEM表征 | 第34页 |
| ·FT-IR表征 | 第34页 |
| ·UV-vis表征 | 第34页 |
| ·表面元素组成分析(EDX) | 第34-35页 |
| ·穆斯堡尔谱(MS) | 第35页 |
| ·TPR表征 | 第35页 |
| ·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NH_3-TPD) | 第35页 |
| ·比表面积(BET) | 第35页 |
| ·TG表征 | 第35页 |
| ·相关计算 | 第35-37页 |
| ·乙苯转化率和苯乙烯选择性计算 | 第35-36页 |
| ·乙苯空速计算 | 第36-37页 |
| 3 铁的分散状态对催化性能影响 | 第37-51页 |
| ·催化剂体相性质表征 | 第37-45页 |
| ·XRD | 第37-38页 |
| ·TEM | 第38-39页 |
| ·FT—IR | 第39-40页 |
| ·EDX | 第40页 |
| ·UV-Vis | 第40-41页 |
| ·MS | 第41-44页 |
| ·H_2-TPR | 第44-45页 |
| ·催化剂表面性质表征 | 第45-48页 |
| ·BET | 第45页 |
| ·CO_2-TPD | 第45-47页 |
| ·NH_3-TPD | 第47-48页 |
| ·催化剂反应活性评价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催化剂失活原因探究 | 第51-58页 |
| ·XRD | 第51-52页 |
| ·FT-IR | 第52-53页 |
| ·UV-vis | 第53页 |
| ·TG | 第53-54页 |
| ·BET | 第54-55页 |
| ·MS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