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英文缩写词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0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页 |
·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 第10-11页 |
·心肌梗死患者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1页 |
·抑郁障碍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机制研究 | 第11-1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5-17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17-18页 |
·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18页 |
·抑郁模型建立 | 第18页 |
·给药方法 | 第18页 |
·行为学观察 | 第18-19页 |
·血流动力学检测 | 第19页 |
·心室重量指标的观察 | 第19页 |
·生化指标观察 | 第19页 |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20-27页 |
·各组大鼠open-field 行为的比较 | 第20页 |
·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第20-21页 |
·各组大鼠心室重量的比较 | 第21-22页 |
·大鼠心肌组织HE 染色光镜观察 | 第22-23页 |
·大鼠心肌组织电镜下观察 | 第23-24页 |
·各组大鼠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比较 | 第24-27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7-30页 |
·抑郁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 第27-28页 |
·抑郁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28-3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中文摘要 | 第40-42页 |
Abstract | 第42-4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