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歌语言风格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课题来源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第二章 戴望舒诗歌的语言风格 | 第9-13页 |
| ·早期诗歌——含蓄、朦胧孕育着音乐美 | 第9-10页 |
| ·中期诗歌——自由、洒脱孕育着散文美 | 第10-11页 |
| ·晚期诗歌——明朗、雄浑体现着激情美 | 第11-13页 |
| 第三章 戴望舒诗歌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 第13-19页 |
| ·情感的记录 | 第13-14页 |
|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14-15页 |
| ·中外诗歌的影响 | 第15-19页 |
| 第四章 戴望舒诗歌中语音手段的运用 | 第19-23页 |
| ·叠音词的运用 | 第19-20页 |
| ·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 第20页 |
| ·韵脚和谐自然 | 第20-21页 |
| ·音节整齐匀称 | 第21-23页 |
| 第五章 戴望舒诗歌中词语手段的运用 | 第23-28页 |
| ·古语词的运用 | 第23-24页 |
| ·形象色彩词语的运用 | 第24-26页 |
| ·变异词的运用 | 第26-28页 |
| 第六章 戴望舒诗歌中语法手段的运用 | 第28-33页 |
| ·整散句的运用 | 第28-29页 |
| ·紧松句的运用 | 第29-30页 |
| ·变式句的运用 | 第30-33页 |
| 第七章 戴望舒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 第33-37页 |
| ·象征 | 第33-34页 |
| ·通感 | 第34页 |
| ·用典 | 第34-35页 |
| ·隐喻 | 第35-37页 |
| 第八章 戴望舒诗歌语言风格的价值 | 第37-40页 |
| ·对诗歌朦胧风格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对诗歌散文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注释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