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S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 ·铝合金的研究发展 | 第8-11页 |
| ·Al-Cu-Mg系铝合金的应用与发展 | 第11-14页 |
| ·Al-Cu-Mg系铝合金的相组成及相变特点 | 第14-17页 |
| ·α+θ和α+θ+S相区 | 第14-15页 |
| ·α+S相区 | 第15-16页 |
| ·α+S+T和α+T相区 | 第16-17页 |
| ·Al-Cu-Mg系铝合金的微合金化 | 第17-24页 |
| ·微量Ag | 第17-19页 |
| ·微量Si | 第19-22页 |
| ·微量Zn | 第22页 |
| ·微量Sc | 第22-23页 |
| ·微量稀土及其它元素 | 第23-24页 |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 | 第26-30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6页 |
| ·合金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性能测试 | 第27-30页 |
|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7页 |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8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8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29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Al-1.5Cu-4.0Mg-(Si)-(Ag)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 第30-53页 |
| ·时效硬化效应 | 第30-31页 |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32-33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3-42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44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44-4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Si、Ag微合金化Al-1.5Cu-4.0Mg合金时效初期微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 第53-62页 |
| ·原理和建模 | 第53-55页 |
| ·原理 | 第53页 |
| ·能量dE的计算 | 第53-54页 |
| ·原子相互作用参数的选定 | 第54-55页 |
| ·模拟条件 | 第55页 |
| ·时效前期原子团簇的分布 | 第55-57页 |
| ·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 | 第57-60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Al-1.5Cu-4.0Mg-0.25Si-(Li)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 第62-69页 |
| ·时效硬化特性 | 第62-63页 |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 ·微观组织分析 | 第64-6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