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层间隔震与TMD混合控制抗震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本课题的来源及意义第8页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第8-12页
     ·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第8-10页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被动控制体系第10-11页
     ·结构混合振动控制第11-12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第12-1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被动控制理论分析第14-20页
   ·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第14页
     ·基础隔震结构概念第14页
     ·基础隔震结构特点第14页
   ·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第14-17页
     ·层间隔震结构概念第14-15页
     ·层间隔震结构特点第15-16页
     ·层间隔震的应用范围第16-17页
   ·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基本原理第17-18页
     ·TMD的研究和应用第17-18页
     ·TMD系统的特点第18页
   ·层间隔震与TMD混合控制的可行性第18-20页
     ·各单一控制系统的研究达到成熟第18页
     ·单一控制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两者结合的可能第18-19页
     ·经济效益明显第19-20页
第3章 层间隔震和TMD混合控制结构动力模型的建立第20-32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化计算模型第20-21页
   ·建立混合控制结构动力运动方程第21-26页
     ·基本假设第21-22页
     ·动力运动方程第22-26页
   ·控制器控制参数优化设计第26-30页
   ·时程分析计算方法第30-32页
第4章 运用ANSYS软件数值分析第32-58页
   ·混合控制结构控制装置简介第32-34页
     ·叠层隔震橡胶支座的分类、力学特性及数值模拟第32-34页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第34页
   ·工程概况及计算模型简介第34-36页
     ·工程概况第34-35页
     ·模型简介第35-36页
   ·结构模型控制参数设置第36-38页
     ·层间隔震参数计算第36-38页
     ·TMD系统控制参数计算第38页
   ·输入地震波第38-40页
   ·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40-58页
     ·模态分析第40-41页
     ·结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第41-58页
第5章 结论第58-60页
   ·结论第58-59页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FRP混凝土受弯构件延性和变形性能分析
下一篇:FRP与混凝土粘结的耐久性